這是香港田進福先生2008年8月起在清清集郵網發表的主題--民初郵史
主要分為兩部份,就是前清郵品在民國的使用例及民國本身自己設計及發行的郵品。
http://chch.tw/phpwind/read-htm-tid-9674.html
這是香港田進福先生2008年8月起在清清集郵網發表的主題--民初郵史
主要分為兩部份,就是前清郵品在民國的使用例及民國本身自己設計及發行的郵品。
http://chch.tw/phpwind/read-htm-tid-9674.html
郵政代辦所寄昆明雙掛號實寄封
現今由郵政代辦所寄出的函件,可由郵戳上有一(代)字可供辨識,民國大陸時期很多郵政代辦所的郵戳與郵局戳相同,很難看出是否由郵政代辦所寄出,只能依靠郵政局所匯編來查詢,今介紹兩件實寄封供參考:
圖一:中式封貼烈士像13分郵票二枚,合計郵資26分,牟定寄昆明,銷雲南牟定廿四年十二月十八日中文實線日戳,經元永井24年12月20日中文點線日戳,到達昆明(雲南府) 廿四年十二月廿三日漢英雙地名日戳,1932年5月20日至1940年9月19日當時信函郵資每重20公克5分,掛號費8分,回執費8分,此封郵資26分,屬於信函二單位雙掛號實寄封。當時牟定屬於郵政代辦所歸楚雄局管轄(圖一A),元永井屬於三等郵局歸祿豐局管轄(圖一B),昆明是郵政管理局(圖一C)。
圖一
圖二:中式紅條封貼烈士像20分和1分郵票各一枚,合計郵資21分,祥雲寄昆明,銷雲南祥雲廿五年二月廿二日中文實線日戳,經楚雄1936年3月6日英漢實線日戳,到達昆明(雲南府) 廿五年三月七日漢英雙地名日戳,1932年5月20日至1940年9月19日當時信函郵資每重20公克5分,掛號費8分,回執費8分,此封郵資21分,屬於信函一單位雙掛號實寄封。當時祥雲屬於郵政代辦所歸前所局管轄(圖二A),楚雄屬於二等郵局(圖二B)。
圖二
圖二A
圖二B
2011.4.10國郵史記第三輯
參考資料---郵政局所匯編
1940年國際印刷物郵資五分實寄片
這是一片國父像一分明信片加貼國父像倫敦二版四分一枚,合計郵資五分,天津寄英國,銷天津1940年2月23日漢英點線戳,經西伯利亞郵路到英國無落地戳,此片以印刷物寄出,中華郵政1939年9月1日起國際印刷物郵資已經由五分調整為十分,但因天津屬於華北淪陷區,並未隨著國統區一起調整郵資,一直到1940年9月23日才調整,所以此片1940年2月23日寄出,符合國際印刷物郵資五分,但在國統區此時國際印刷物郵資可就要十分了。
謝謝孟兄補充的資料如下----
1939年9月1日至1940年9月22日.華北淪陷區大抵已通用聯銀券.在日人強力抬轎以及強力打壓法幣下.聯幣與法幣之比率來到1比2.故華北郵總宣佈寄國外郵件按舊資收取.因造成混淆.乍配林透過日本要求華北改正.方於1940年9月23日改與華中同步.
1914年銷「運城英漢省名簡稱」戳實寄封
夏大緯先生部落格於2009年發表一篇「一戳之差價倍翻~銷英
文省名簡稱的帆船片」郵文,讓大家對此種銷英文省名簡稱戳有更深的了解。在偶然機會下見到一件銷「運城英漢省名簡稱」戳實寄封,民國三年運城寄上海,貼倫敦版帆船一分票印刷品郵資,銷運城三年四月廿七日英漢腰框戳,上格運城英文譯名後帶山西省英文簡稱SHA字樣,下格運城中文旁帶山西省中文簡稱「晉」字樣,經河南陜州三年四月廿八日英漢腰框戳,再轉澠池縣到上海。這種帶中英文簡寫的山西地名戳在 嚴平西 先生的《民國紀年日戳》一書中還收錄了代州和忻州,目前山西就有三種「英漢省名簡稱」戳了。
1918年一戰時期漢口寄美國雙檢查封
第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是一場主要發生在歐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戰。由於主要戰場在歐洲,故又稱為「歐戰」。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捲入了這場戰爭。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奧匈、土耳其、保加利亞屬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俄國和義大利則屬協約國陣營。在戰爭期間,很多亞洲、歐洲和美洲的國家加入了協約國。中國於1917年8月14日對德、奧宣戰爭。戰爭的導火線是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戰線主要分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又稱巴爾幹戰線)(塞爾維亞對奧匈作戰),其中又以西線最慘烈。
今介紹一封一戰結束前由漢口經上海到美國紐約二次檢查實寄封,西式封銷民國七年十月廿四日漢口英漢腰框戳(漢口英漢腰框戳左讀)經上海1918年10月27日漢英小圓戳寄美國,貼北京一版帆船郵票1分1枚和3分3枚,合計郵資一角(符合國際信函一單位郵資),並經過兩次檢查,第一次貼檢查封條蓋1439編號紫色圓形檢查戳記,第二次貼檢查封條蓋2002編號紫色圓形檢查戳記,為避免情報洩漏,戰爭時期對通信的管制是很嚴格的。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圖一)
國父像一分明信片
民國24年6月1日發行之新光郵學雜誌月刊第四卷第八期刊有浙江郵局之通告第560號「查總理遺像明信片二分半業已在各郵局窗口開始發售」云又上海同時有一分之單明信片發售,又於9月1日發行第四卷第十一期刊有杭州郵局於24年8月20日發通告總理遺像明信片二分半和一分雙明信片亦在各局窗口開始發售,再從韓目1985年第3版來看就有三種不同發行日期的說法,(1)郵政大事記是24年4月25日.(2)國父像明信片代替帆船片於24年5月1日發行,(3)1935.5.15首日發行,另外參考大 陸馬佑璋 先生在2006年郵政用品研究總第二期發表的民國後期郵資明信片收集的郵文中提及交通部郵政總局為發行總理遺像明信片於 民國24年4月25日 發出的第705號通令主要內容為:(1)國父像新明信片已由供應處印製,(2)一分和二分半單、雙新明信片業經印就,分發各區備售,一角五分單、雙片上在印製中,(3)各區於收到後,應即酌量轉發各局所,一律開始發售,並於發售之始,張貼通告,俾眾週知,(4)原存帆船明信片各局仍應儘先銷售,以清庫存,但遇公眾指定購買新片時,自應照售。從上述資料一分和二分半國父像單片的發行日期似乎無定論,只能再依靠新的檔案出現或早期郵刊的報導紀錄及最早使用實寄片的出現,至於雙片有杭州郵局於24年8月20日發通告出售總理遺像明信片二分半和一分雙明信片亦在各局窗口開始發售,為目前發現最早的確定發行日期。
帆船片時期之樣張加蓋是英文「SPECIMEN」,國父像明信片則改為中文「樣張」 (圖一),國父像一分明信片的版式,從標題上的中、國、郵、片等字都有很多不同特徵,再加上標頭的長度,以及至郵資符誌距離的不同,抗戰後使用粗黃紙印製與抗戰前的黃卡紙又有不同,印製的顏色由棕橘、棕黃到幾乎近黃色,真是千變萬化。在此介紹一個長期被疏忽的版式是T線分相連和不相連,而T線不相連的版式是少見的版式,同時再依註腳「只」字上半部
為大口和小口。
筆者收集到的一分片最早的使用日期是(圖二)的銷上海24年5月16日中英文阿拉伯數字戳的本埠實寄片,蓋有「二O三」信差戳。
(圖二)
(圖三)是欠資實寄片,銷上海1941年7月29日中英文阿拉伯數字戳寄本埠上海三十年七月三十日中英文落地戳, 1940年9月20日起本埠明信片郵資已經調為二分,此片郵資不足一分,所以加蓋欠資戳記,並加倍罰一分補貼欠資郵票二分一枚。
(圖三)
(圖四)是無法投遞明信片,銷濟南27年4月29日中英文阿拉伯數字戳寄本埠,因地址不詳,加貼無法投遞之郵件貼條,蓋二十七年五月一日(子)中英文戳,退回給寄件人。
(圖四)
(圖五)是加貼郵票三分,郵資四分實寄片,銷北京30年1月10日中英文戳寄日本京都市,當時北京屬華北淪陷區,明信片郵資四分是由1940.9.23實施至194310.31。
(圖五)
(圖六)是加貼郵票七分郵資八分實寄片,銷閩侯(福州) 1942年8月20日中英文雙地名戳寄古田,明信片郵資八分是由1941.11.1實施至1942.11.30。
(圖六)
(圖七)是加貼郵票二十四分,郵資二十五分實寄片,銷江西贛縣三十二年四月九日中文戳寄福建古田三十二年四月十六日中文點陷落地戳, 明信片郵資二十五分是由1942.12.1實施至1943.5.31。
(圖七)
(圖八)是加貼郵票十一分,郵資十二分國際實寄片,銷上海1935年8月20日中英文點線戳經西伯利亞至德國, 國際明信片郵十二分是由1935.6.1實施至1936.1.31。
(圖八)
(圖九)是加貼郵票十四分,郵資十五分國際實寄片,銷青島二十七年四月十六日中英文點線戳寄美國,國際明信片郵十五分是由1936.2.1實施至1939.8.31。
(圖九)
(圖十)是與圖九同樣是十五分國際實寄片,銷昆明(雲南府)二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中英文雙地名戳,經河口1938年三月2日英漢戳和安南TONKIN中轉戳至美國。
(圖十)
(圖十一)是加貼郵票二十九分,郵資三十分國際實寄片,銷上海1940年1月4日中英文戳寄英國倫敦,蓋有八角型皇冠圖檢查戳記, 國際明信片郵三十分是由1939.9.1實施至1941.10.31,華中淪陷區則實施至1941.12.14。
(圖十一)
(圖十二)是國際印刷品郵資實寄片, 片加貼河北大字國父像8分郵票與河北小字烈士像1分,郵資合計1角,天津1941年10月22日中英文點線戳寄美國紐約1942.2.10落地戳(圖十二A),郵程90天,正面左上角有書寫PRINTED MATTER 英文印刷品, 華北淪陷區國際印刷品郵資1角是由1940.9.23實施至1944.8月,此片符合國際印刷品郵資是1角,蓋有EXAMINED BY CENSOR 藍色檢查戳記,並以鉛筆寫上281編號,同時此片明信片郵資是法幣1分加貼華北聯銀幣9分,兩種不同幣值混貼實寄片,也較為少見。
(圖十二)
(圖十三)是航空實寄片,片加貼烈士像郵票3分、8分、10分各一枚,合計郵資22分,北京航空寄日本東京,銷北京(航空)戳30年2月10日經日本橋昭和16年2月13日 至東京。
(圖十三)
國父像一分雙明信片因只有印製初版,只有T線分相連和不相連版式,其他無任何不同的特徵,介紹三片去、回雙片未分開實寄片,供郵友欣賞。
(圖十四)是雙片之去片實寄片,銷上海二十八年二月五日中英文戳寄本埠,另銷當日上海二十八年二月五日中英文點線落地戳。
(圖十四)
(圖十五)是雙片之回片實寄片,銷北平25年10月9日中英文點線戳寄本埠,另銷當日北平二十五年十月九日中英文落地戳,並蓋有投遞士戳。
(圖十五)
(圖十六)是雙片之去、回片使用未分開實寄片,去片銷上海1937年5月24日中英文阿拉伯數字戳,隔日上海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五日中英文落地戳,回片銷上海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五日中英文戳,隔日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中英文落地戳,去、回片使用未分開之實寄片較少見。
(圖十六)
國父像一分明信片發行歷經抗戰前和抗戰中之長期使用,發行量大,也造就其豐富的用紙和版式的變化,以及郵資、郵路和郵戳的不同演變,使其收集更富有樂趣和挑戰性,期待有新的資料發現,以補充這時期資料之不足,讓這段郵史更臻完整。(2009年郵政用品研究會刊)
(圖一)
民國時期發行------直式嘉禾圖郵簡
民國時期首次於7年8月5發行直式嘉禾圖郵簡,面值三分(圖一樣張),由上海公應股印製,共有發行4張直式參分信箋,第2次於 民國8年3月6日 發行,與首次差異是在封面右下角加印"售價銀圓參分半",第3次也是民國8年發行,與首次差異是在封面右上角印有中、法、英三種文字和"售價銀圓參分半"此版郵簡極為少見,第4次於民國10年發行, 與首次差異是在嘉禾郵資圖下底下加印"郵製信箋"和右下角加印"售價銀圓參分半"。第四次發行的三分嘉禾圖郵簡加蓋「限滇省發寄」於民國廿二年二月年二日發行,數量甚少,約百餘枚,是為罕見之品。
今介紹三枚直式實寄郵簡與郵友分享如下:
(圖二)首次直式郵簡徐州寄英國欠資郵簡:銷徐州府八年十一月十八日英漢腰框戳,經轉上海1919年11月20日 漢英小圓戳,到英國無落地戳,此時寄國外郵資是10分,短少7分,寫有「T」欠資戳記。
(圖二)
(圖三)二次直式郵簡晉寗寄天津掛號郵簡,加貼帆船票1分三枚和4分一枚,合計郵資10分,符合當時信函4分,掛號費6分的郵資,銷晉寗二十年三月六日英漢戳,有天津二十年三月九日到達戳。
(圖三)
(圖四)四次直式郵簡中衛寄五原郵簡,加貼帆船郵票半分2枚,郵資四分,符合當時信函郵資,銷中衛十八年十月廿七日英漢戳,背面有不清的落地戳。
(圖四)
圖一「萬安」實寄封
圖二「萬福」美術封
大家「萬安」、「萬福」
平安、健康、吉祥如意、福慧雙修—等吉祥話,是大家喜愛聽的,也是一種祝福,今藉著兩件郵封,「萬安」和「萬福」祝大家心想事成來年會更好。
圖一:西式封貼烈士像1分票5枚萬安寄歙縣,銷安徽萬安廿四年四月十九日腰框戳,歙縣廿四年四月二十日落地戳,當時萬安是三等郵局屬屯溪郵局管轄,另有福建也有萬安郵政代辦所屬將樂郵局管轄、江西萬安三等郵局、河北萬安郵政代辦所屬高陽郵局管轄。
圖二:美術封印有紅色「萬福」泰山都尉碑字,看起來古色古香。因查無「萬福」地名郵局,只有湖北「萬福店」郵政代辦所屬棗陽郵局管轄及遼寧「萬福莊」郵政代辦所屬營口郵局管轄。
參考資料---民國二十六年第十四版郵政局所彙編
國父像貳分伍釐明信片
帆船明信片從民國三年使用到國父像明信片發行前已經使用了約二十一年,其中國父像貳分伍釐明信片出現一種因故未發行的明信片,少量出現在民國38年3月上海加蓋改「掛號郵件回執」中(圖一)。民國24年6月1日發行之新光郵學雜誌月刊第四卷第八期刊有浙江郵局之通告第560號「查總理遺像明信片二分半業已在各郵局窗口開始發售」云又上海同時有一分之單明信片發售,又於9月1日發行第四卷第十一期刊有杭州郵局於24年8月20日發通告總理遺像明信片二分半和一分雙明信片亦在各局窗口開始發售,再從韓目1985年第三版來看就有三種不同發行日期的說法,(1)郵政大事記是24年4月25日.(2)國父像明信片代替帆船片於24年5月1日發行,(3) 1935年5月15日首日發行,另外參考大陸馬佑璋先生在2006年郵政用品研究總第二期發表的民國後期郵資明信片收集的郵文中提及交通部郵政總局為發行總理遺像明信片於 民國24年4月25日 發出的第705號通令主要內容為:(1)國父像新明信片已由供應處印製,(2)一分和二分半單、雙新明信片業經印就,分發各區備售,一角五分單、雙片尚在印製中,(3)各區於收到後,應即酌量轉發各局所,一律開始發售,並於發售之始,張貼通告,俾眾週知,(4)原存帆船明信片各局仍應儘先銷售,以清庫存,但遇公眾指定購買新片時,自應照售。從上述資料一分和二分半國父像單片的發行日期似乎無定論,只能再依靠新的檔案出現或早期郵刊的報導紀錄及最早使用實寄片的出現, ,至於雙片有杭州郵局於24年8月20日發通告出售總理遺像明信片二分半和一分雙明信片亦在各局窗口開始發售,為目前發現最早的確定發行日期。
(圖一)
帆船片時期之樣張加蓋是英文「SPECIMEN」,孫中山像明信片則改為中文「樣張」(圖二),國父像貳分伍釐明信片的版式,從標題上的中、國、郵、片等字都有很多不同特徵,再加上標頭的長度,以及至郵資符誌距離的不同,抗戰後使用粗黃紙印製與抗戰前的黃卡紙又有不同,還有厚紙和薄紙之分,真是千變萬化。在此介紹一個長期被疏忽的版式是T線分相連和不相連,而T線不相連的版式是少見的版式,(圖三)是T線不相連版式安徽古築25年7月2日寄北莊7月3日實寄片,同時再依註腳「只」字上半部分為大口和小口。
(圖二)
(圖三)
筆者曾經見過貳分伍釐明信片24年5月19日實寄片,但未留下資料,今介紹一些實寄片供郵友參考,其中一片是5月份實寄片:
(圖四)5月份實寄片,蠡市寄蘇州,銷江蘇蠡市24年5月29日點線中文戳寄蘇州24年5月29日當天到達戳,明信片郵資貳分伍釐是由1932年5月20日實施至1940年9月19日。
(圖四)
(圖五)村鎮信櫃戳實寄片,河曲寄忻縣,銷山西河曲巡檢司村鎮信櫃戳寄忻縣,有25年7月13日地名不清落地戳。
(圖五)
(圖六)代辦所戳實寄片,東川寄武岡,銷東川沙坪壩28年8月19日第一代辦所寄湖南武岡28年8月30日中英文落地戳。
(圖六)
(圖七)寄台灣實寄片,思明寄台灣,銷思明(廈門) 1936年1月28日中英文雙地名戳寄台灣高雄州,此時台灣在日本統治下,寄信郵資適合中國寄日本特殊郵資,剛好這時期的明信片郵資與國內明信片郵資相同。
(圖七)
(圖八)不同幣值混貼實寄片,加貼烈士像加蓋河北半分和一分各一枚,合計郵資四分,大沽寄天津,銷大沽30年8月19日英漢戳寄天津,當時大沽屬華北淪陷區,明信片郵資四分是由1940年9月23日實施至1943年10月31日,此時華北實施聯銀幣值,此片為法幣和聯銀幣值混貼實寄片,較為少見。
( (圖九)航空戳時寄片,加貼烈士像郵票二分五釐二枚和國父像五分票三枚,合計郵資二十二分五釐,北京航空寄日本東京,銷北京(航空)戳1939年4月15日 寄東京瀧野川昭和14年4月18日 落地戳,此片銷北京(航空)戳,在實寄封片中較為特殊少見。
(
(圖十) 掛號快遞實寄片,天津寄北京,加貼國父像五分票二枚,先烈像一分票二枚,合計郵資十四分五釐,天津27年11月25日點線中英文日戳寄北京27年11月26日實線中英文(快)落地戳,1932年5月20日至1940年9月19日國內明信片郵資是2.5分,1929年2月1日至1940年9月19日掛號快遞費是12分,此片符合掛號快遞明信片郵資。
(圖十)
(圖十一)寄亞洲國際實寄片,北京寄馬尼拉,加貼國父像五分票二枚和烈士像二分半票二枚,合計郵資十五分,銷北京27年11月15日寄菲律賓馬尼拉,國際明信片郵資十五分是由1936年2月1日實施至1939年8月31日。
(圖十一)
(圖十二) 寄美洲國際實寄片,廣州寄美國,加貼國父像五分票二枚和烈士像一分二枚和半分票一枚,合計郵資十五分,銷廣州27年11月21日第4支局中英文戳寄美國維吉尼亞1939年1月3日落地戳,郵程54天。
(圖十二)
(圖十三)寄歐洲退回實寄片,天津寄德國,加貼國父像五分票一枚,烈士像十分和半分票各一枚,合計郵資十五分,銷天津1938年7月10日中英文戳寄柏林1938年8月8日落地戳,因地址不詳再退回天津27年8月24日。
(圖十三)
(圖十四)香港檢查戳實寄片,東川寄美國,加貼國父像二十五分票二枚,二分票一枚和烈士像半分票一枚,合計郵資五十五分,銷東川土主場29年6月24日 經重慶(片後面郵戳不清)由歐亞公司渝港線( 1938年11月30日 — 1941年12月16日 )至香港檢查後蓋上三角形編號9檢查戳記再由水路到美國。此片為二段式收費,.國際明信片郵資1939年9月1日 至1941年10月31日 是30分,在加上渝港航線航空郵資25年3月1日 至31年12月31日 是25分,合計55分,符合郵資。
(圖十四)
(圖十五)納粹檢查戳實寄片,天津寄德國,加貼烈士像十分和二分半票各一枚,合計郵資十五分,銷天津1940年5月26日中英文戳寄德國,蓋有納粹鷹圖檢查戳記,德國於1939年9月1日 入侵波蘭.揭開第二次世界大戰序幕.寄往歐洲經由西伯利亞郵路之郵件都受到嚴密檢查,1939年9月1日中華郵政總局調整國際明信片郵資為三十分,但華北淪陷區延到1940年9月23日才調整,所以此片符合華北淪陷區國際明信片十五分郵資。
(圖十五)
(圖十六)國際航空實寄片,上海航空寄德國,加貼國父像二分票一枚,烈士像五十分、二十五分和半分票各一枚,合計郵資八十分,銷上海26年8月14日英漢日戳,經廣州1937年8月21日中英文戳,左下方有鉛筆書寫1937.年9月5日經河內法航。1936年7月10日至1939年4月20日國內經法航寄歐洲國家航空郵資是六十五分,不加收國內航空費,另加國際明信片郵資十五分,符合此片八十分郵資。此片原應由上海經中航公司滬粵線到廣州,再經由西南航空公司廣河線到河內互換航郵,搭法航河內—馬賽航線,將郵件送往歐洲。但因上海26年8月13日發生了日本入侵上海的「八一三淞滬戰役」,以致中航滬粵線26年8月13日中斷,此片銷上海26年8月14日英漢日戳,中航公司滬粵線已中斷,中華郵政將郵件改走鐵路由上海、杭州接浙贛鐵路到株州,再接粵漢鐵路南下到廣州,繼續後段的航空郵程。
(圖十六)
(圖十七)雙片去回實寄片,去片上海寄南京,銷上海26年5月25日中英戳寄南京26年5月26日落地戳,(圖十七A)回片南京寄上海,銷南京26年5月27日中英點線戳寄上海26年5月28日落地戳,雙片去回未分開實寄片使用例較少見。
(圖十七)
(圖十七A)
孫中山像貳分伍釐明信片發行歷經抗戰前和抗戰中之長期使用,發行量大,也造就其豐富的用紙和版式的變化,以及郵資、郵路和郵戳的不同演變,使其收集更富有樂趣和挑戰性,還有淪陷區的使用和不同幣值的混貼的使用,以及歷經第二次世界大戰寄往國外實寄片,不只是郵史的紀錄,更是歷史的見證,期待有新的資料發現,以補充這時期資料之不足,讓這段郵史更臻完整。
參考資料:
1. 新光郵學雜誌月刊
2. 馬佑璋先生2006年郵政用品研究總第二期的民國後期郵資明信片收集
<p class=&抗戰時期經西南郵路之國際水陸實寄封
日本在西元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取得勝利,迫使中國割讓朝鮮和台灣及澎湖,更在1904—1905年日俄戰爭中打敗俄國,取得南滿的特權進而控制了東北,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對德國宣戰入侵膠州灣佔據山東,處處顯示日本併吞中國的野心。並於民國廿六年七月七日製造盧溝橋事件挑起衝突,更有三月亡華的計畫目標,激起了中國人的團結,認清對日抗戰是中華民族存亡之戰。抗日期間隨著各大城市的淪陷及日本封鎖沿海各港口,以致國統區對淪陷區和國際通信困難,中華郵政秉持服務民眾的信念,冒著危險在郵路中斷時,設法繞道寄遞或組水道及旱班開拓各種郵路,以保障民眾通信的需求,維持國內與國際間郵路的通暢。
抗戰時期的通信史,無論是國內或國際、航空或水路郵件,每件都記錄著中華郵政艱辛創造的郵史和歷史,今介紹二封經西南郵路之國際水陸實寄封與郵友分享。
圖一:西式封貼國父像倫敦一版郵票伍分5枚,合計郵資25分(符合國際水陸信 函一單位郵資1936.2.1至1939.8.31),由昆明寄美國紐約,銷昆明(雲南府) 1938年2月1日漢英雙地名戳,由滇越鐵路河口 1938年2月3日英漢戳(二等郵局),至安南河內再到海防同為1938年2月4日 戳,出海經太平洋水路至美國紐約。
圖一
圖二:西式封貼美國開國百五十年紀念郵票一元(符合國際水陸掛號信函一單位郵資1939.9.1至1941.10.31),由廣西田州掛號寄美國,銷廣西中田區廿九年二月廿二日中文點線戳(代辦所),百色廿九年二月廿二日漢英點線戳(二等郵局),龍州1940年2月29日 漢英小圓戳,憑祥1940年3月1日 英漢點線戳(代辦所)至安南同豋1940年3月3日 ,海防1940年3月4日(圖二A),出海經太平洋水路至舊金山1940年3月28日 ,另有VANCOUVER 1940年3月31日及AMBOY 1940年4月1日落地戳,此封經安南同登後由法國軍方檢查並貼上檢查封條蓋上法屬印支單線橄形軍方檢查戳和G1圓形檢查戳記(圖二B)。
圖二
圖二A
圖二B
第二封的龍州1940年2月29日 小圓戳屬於晚期使用例子,在此之前已經使用漢英點線戳,不知為何臨時又拿出這個封塵已久的龍州小圓戳使用,還是兩戳並用,孤陋寡聞還請知者示知。還有1939至1941年郵政事務年報記載該年憑祥與安南同豋和河內開始直封郵件總包,1940年6月停止交換,1941年又恢復同豋直封郵件總包,直至1943年8月1日 國民政府宣佈與法國維琪政府斷交,停止該處的交換郵件事務。經由憑祥與同豋轉交之國際郵件大多是兩廣寄往東南亞的郵件,寄歐美的很少見尤其是寄美國的郵件更少見,因當時雲貴兩廣地區水陸路國際郵件還有滇越鐵路、滇緬公路和沙魚涌等出境方式可供選擇。
參考資料---1.民國年廿六年郵政局所彙編 2.余耀強之抗戰期間廣東的海外郵務一書
2009年12月(寶島郵訊第289期)
1948年金圓半分郵資尾日實寄封
民國三十七年中起,通貨膨脹,法幣幣值日貶,,三十七年八月二十日起施行以金圓為本位幣,金圓一元合純金0.22217公克,合法幣三百萬元,東北流通券三十萬元,美金二角五分,銀元半元。但郵票的發行遲至37年10月7日 才發行金圓加蓋郵票,今介紹一封貼半分金圓郵票實寄封, 上海1948年11月18日 漢英點線戳寄台灣台北三十七年十一月十九日落地戳,隔天就到達,此封未加當時航空費金圓四角,還時搭上飛機直飛台灣,可說物超所值。
1948年11月18日為金圓半分尾日使用日期,此封以印刷品二單位重量寄出(初重150克10000法幣+續重150克5000法幣)合金圓半分,1948年11月19日起印刷品郵資調為金圓5分(初重250克),所以符合金圓半分郵資的實寄封,只有在1948年10月7日 至1948年11月18日 之普通信函和印刷品實寄封才能見到。
另類的「混合票封」
我國於海關郵務時期和郵政國營之初因尚未加萬國郵盟,凡是進口的外國郵件,均須再加收國內郵資,補貼郵票後再投遞,稱為「進口混合票封」。另外寄國外郵件交由在華客郵之前,除貼上我國郵票之外,尚需貼足相關各國之郵票,稱為「出口混合票封」。這種混合票封在我國1914年加入萬國郵盟之後逐漸減少,其後有發生日本侵佔東三省和成立滿洲國時,中國不承認其政權和郵票,寄往關內的信件以欠資論,或需補足其郵資,才繼續投遞給收件者。
圖一)是撫順寄天津紅條封,貼日本郵票4錢一枚,銷撫順日本昭和7年12月17日櫛型戳,蓋有天津圓形欠資戳,並補貼國父像倫敦版郵票4分一枚,蓋上日期不清之天津戳,形成另一種混合票封。
(圖一)
(圖二)是台灣寄荷蘭實寄封,封貼郵票8角,是當時寄國外印刷物水陸郵資,銷金門1955年11月12日中英文戳到荷蘭阿姆斯特丹中央車站1956年1月4日,收件人已不在此地,應由認識的人收件後再更改收件人地址補貼荷蘭郵票15分,銷姆斯特丹中央車站1956年1月5日戳,繼續投遞給收件者,這又是另類的「混合票封」。
(圖二)
國父像二分明信片
對日抗戰期間,郵政總局遷往重慶,發行票片之供應處則移往上海法租界,但因印製明信片之紙張缺乏及寄往各區之明信片運費昂貴,以致有二十九年一月二十九日,交通部郵政總局通代電第九二八號公文記載:後方各區庫存各種單、雙明信片數量足敷一年以上之用者可暫停半年請領...等事項,直到二十九年九月二十日國內明信片郵資調整,本埠互寄由1分調整為2分,國內互寄由2.5分調整為4分,為應付2分、4分明信片的需求,因此大約在二十九年底發行了國父像二分、四分明信片,所用紙張粗糙,,二分明信片刷色有棕橘色和黃色兩種。(圖一)
圖一
介紹三片實寄片與郵友分享,如下:
(圖二):國父像二分明信片上海本埠實寄片,銷上海三十年十月十日十時英漢實線戳,上海三十年十月十日漢英實線落地戳,此片為國慶日寄出頗有紀念的味道,當時本埠2分明信片郵資是由1940.9.20至1941.11.30實施,使用時間大約一年。
圖二
(圖三) 國父像二分明信片上海寄日本名古屋實寄片,貼國父像大東版5分郵票一枚和紐約版1分郵票一枚,合計郵資8分,銷上海1942.4.27漢英實線戳寄名古屋,當時寄日本的郵資與國內互寄郵資相同,只是國統區和淪陷區實施日期有差異,國統區中華郵政國內8分明信片郵資是1941.11.1實施至1942.11.30,華中淪陷區是由1941.11.1實施至1942.8.31,華中淪陷區1941.4.6起改用中儲券,但與國統區法幣等值流通。
圖三
(圖四)國父像二分明信片加貼烈士像0.5分六枚和5分一枚,郵資合計1角,上海1941.10.3點線中英文戳寄美國BOSTON,郵程90天,正面下方蓋有PRINTED MATTER 英文印刷品,1939.9.1—1941.10.31 國際明信片郵資是3角,國際印刷品郵資是1角,此片符合國際印刷品郵資是1角,比以國際明信片郵資寄出節省下2角郵資。
圖四
國父像二分明信片因在上海法租界發行加上運往國統區運費昂貴,所以見到的實寄片大都在上海地區使用,其它地區較少見到,尤其是國統區內使用的更是少見,希望郵友有其它地區寄出的國父像二分明信片實寄片能為文介紹與大家分享。(寶島郵訊第288期98年10月
福建金門郵戳實寄片
依據鍾火盛先生編著之台灣郵區局亭名錄一書記載福建郵區之金門郵局於38年10月撥由台灣郵區代管,先使用冠有(福建)之金門郵戳,至44年9月2日起改用冠有(台灣)之金門郵戳,所以福建金門郵戳只使用至44年9月1日為止,今介紹二片銷福建金門郵戳實寄片與郵友分享
圖一:鄭像軍人專用明信片--銷四十四年八月十九日福建金門郵戳寄台南四十四年八月廿一日,郵程3天
圖二:老莒直式小字明信片--銷四十四年七月十三日福建金門郵戳寄台中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圖五
圖六
圖七
圖八
圖九
國父像三十分國際明信片
國父像國際明信片最先發行於民國二十四年六月一日,因當時國際明信片郵資於二十四年六月一日起由15分調降為12分,於是以印好未發行之國父像15分國際明信片改加蓋「暫作壹角貳分」發行, 二十五年二月一日際明信片郵資再由12分調整為15分,原印之國父像十五分國際明信片就在當日配合郵資調整開始發售。但二十八年九月一日起國際明信片郵資又由15分調整為30分,起初並未發行國父像三十分國際明信片,而是沿用國父像十五分國際明信片加貼15分郵票繼續使用。
對日抗戰期間,郵政總局遷往重慶,發行片之供應處則移往上海法租界,但因印製明信片之紙張缺乏及寄往各區之明信片運費昂貴,以致有二十九年一月二十九日,交通部郵政總局通代電第九二八號公文記載:後方各區庫存各種單、雙明信片數量足敷一年以上之用者可暫停半年請領...等事項,直到二十九年九月二十日國內明信片郵資調整,本埠互寄由1分調整為2分,國內互寄由2.5分調整為4分,為應付2分、4分明信片的需求,因此大約在二十九年底發行了國父像2分、4分明信片,國際明信片或許需求不大,延至三十年初發行了國父像三十分國際明信片,郵史研究第十六期 雲龍 先生大作,續談「國父片改掛號回執」一文,提及國父像三十分國際明信片大多為三十年六月以後使用,筆者於郵林月刊228期八十九年八月刊登一枚上海1941年5月22日漢英點線戳經西伯利亞寄德國,蓋納粹鷹圖紅色檢查戳記,將國父像三十分國際明信片之發行日期推升至五月。事隔八年多,已陸續有新的資料發現,總計再發現有三片三十年四月使用之實寄片,最早一片的日期是三十年四月七日。因國父像三十分國際片是在上海淪陷區印製發行,所以發現之實寄片大部份都是由上海寄出,非上海寄出的實寄片較為少見,在國統區的使用例就更加少見了,今將收集到的實寄片資料和郵友分享如下:
圖一: 國父像三十分國際片銷上海1941.4.7漢英點線戳經西伯利亞寄德國,蓋有紅色圓形納粹鷹圖檢查戳,此片為目前發現最早日期之實寄片, 華中淪陷區國際明信片郵資三角是1939.9.1至1941.12.14實施。
圖二: 國父像三十分國際片銷江蘇江都(揚州)三十年四月十六日中文雙地名戳經太平洋郵路寄美國紐約。
圖三: 國父像三十分國際片銷上海1941.5.8漢英點線戳經太平洋郵路寄美國紐約
圖四: 國父像三十分國際片銷上海1941.5.22漢英點線戳經西伯利亞寄德國,蓋有紅色圓形納粹鷹圖檢查戳。
圖五: 國父像三十分國際片加貼烈士像30分郵票一枚郵資6角(華中淪陷區國際明信片郵資1941.12.15至1943.10.31實施), 上海寄美國聖誕賀片銷上海1942.10.31漢英點線戳寄美國,蓋有紫色圓形CENSORSHIP EXAMINED 517編號檢查戳,還有1943.5.14收件日期戳記,郵程達六個半月之久,此片寄出時太平洋戰爭已爆發十個多月,寄往美國之太平洋郵路也已中斷,不知此片是由那一郵路寄出,有待研究。
圖六: 國父像三十分國際片加貼烈士像30分郵票一枚郵資六角(華中淪陷區國際明信片郵資),上海寄德國聖誕賀片,銷上海1942.11.6漢英戳,註明經西伯利亞到安卡拉(土耳其)再轉德國,蓋有機蓋式紅色圓形納粹鷹圖檢查戳。
圖七: 國父像三十分國際片加貼國父像30分郵票一枚郵資6角((華中淪陷區國際明信片郵資),銷上海1942.11.21漢英點線戳,此片未註明郵路,所走郵路是與圖六相同,經西伯利亞到安卡拉(土耳其)再轉德國,蓋有機蓋式紅色圓形納粹鷹圖檢查戳,1941年6月22日德國入侵蘇聯, 淪陷區寄歐洲郵件是經西伯利亞到安卡拉(土耳其)轉歐陸為主,因二次大戰局勢轉變關係, 1944.8.15盟軍光復巴黎,10月佔領德國本土第一個城鎮,1944年底蘇軍進入巴爾幹半島,原來之土耳其郵路中斷,改由土耳其南轉敘利雅.埃及再跨過地中海往歐洲。
圖八: 國父像三十分國際片加貼國父像20分郵票一枚郵資五角(國統區國內明信片郵資1943.6.1至1944.2.29實施),銷軍郵派出所(編號410)三十二年八月十一日中文戳寄江西河口有三十二年八月十四日中文點線落地戳,此軍郵派出所編號410是屬於第四總段派出所管轄,此片是比較少見由國統區寄出的國父像三十分實寄片。
至於國父像三十分國際雙明信片(圖九),是否一併發行或未發行還是印製少量發行?還須郵政檔案或實寄片的證實。依筆者所見之雙片資料有七片,有東部郵友自大陸郵友處購入二片,目前台灣應有四片,大陸地區有二片,德國某郵商處有一片。蟠龍通訊拍目第14期八十九年七月發行,其中有一枚國父像三十分國際雙明信片,此片應為目前台灣所擁有國父像三十分國際雙明信片者四片中之其中一人所出品。38年3月18日中華郵政以庫存國父像明信片加蓋改作「掛號郵件回執」,其中也有以國父像三十分雙片加蓋者出現。(郵史研究第26期)
參考資料:1.夏大緯編著 大清及民國郵政片封簡郵史
2.陳剛先生提供之圖片和資料
3.網路拍賣圖片有一枚國父像三十分國際片銷上海1941.4.24漢英點線 戳經西伯利亞寄德國,蓋有紅色圓形納粹鷹圖檢查戳。
帆船綠一分明信片----特殊版式--法文標頭後面逗點
帆船綠一分明信片郵政大事記載民國4年3月22日發售,當時國內互寄和本埠互寄明信片的郵資均為一分.中文標頭*片*字有寬片和窄片之分,法文標頭後面有點(小圓點),今見到一片加貼帆船3分郵票一枚銷1915年10月19日唐山小圓戳寄美國實寄片,法文標頭後面是逗點,屬於較特別少見的版式,刊出與大家分享
圖一林主席奉安紀念戳
圖二林主席紀念郵票
圖三林故主席百年誕辰紀念郵票
圖四林主席奉安紀念戳實寄封
圖五林主席紀念郵票首日實寄封
林主席奉安紀念戳與紀念郵票
林故主席名森,1867年出生於福建省閩侯縣尚幹鄉。1877年入美國教會學校培元學校,1902年到上海海海關任職,其間參加反清活動,並於1905年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時,任江西九江軍政府民政長。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任臨時參議院議長。南北議和,中央北遷之後,民國2年4月當選為首屆國會參議院議長。11月參加二次革命失敗後,流亡日本,加入中華革命黨。民國6年隨孫中山從上海南下廣州,任廣東非常國會議員、護法軍政府外交部長。民國10年任廣州國會非常會議議長。民國12年任大本營建設部部長。13年當選國民黨「第一屆全國黨員代表大會」(一全)中央執行委員。14年11月與鄒魯等在北京西山召開國民黨四中全會,即「西山會議」,任西山會議派的「中央執行委員兼海外部部長」。寧滬漢合流後,任國民政府常務委員、立法院副院長。21年起任國民政府主席,長達12年之久,32年8月1日 在抗日中的重慶逝世,舉國哀悼,中樞於 十一月十七日 隆重舉行奉安大典。
郵政總局通令通令全國各局自行刻製林主席奉安紀念戳,於奉安當日提供使用(圖一),另外郵局於32年8月1日 發行林主席紀念郵票(圖二),55年8月1日 發行林故主席百年誕辰紀念郵票(圖三)。
今介紹林主席奉安紀念戳和林主席紀念郵票首日實寄封供郵友觀賞:
(圖四):中式封貼國父像中信版1元郵票銷襄城林主席奉安紀念戳三十二年十一月日十七寄湖南常徳實寄封。
(圖五):西式封貼林主席紀念郵票全套六枚重慶三十二年八月一日點線漢英文日戳寄成都三十二年八月四日點線漢英文落地戳。
2008.11.29完稿
1943年上海寄廣州航空雙掛號實寄封
郵史研究12期楊耀增前輩大作華中華南淪陷時期的郵資一文談到1938年3月28日,漢奸梁鴻志組織的偽中華民國維新政府成立於南京,對淪陷區郵務也并未插手,1940年3月,汪精衛在南京另立偽國民政府,也設置了交通部,只在所轄管轄的管理局內,安排一些日本"顧問"或副職,各類依然是由舊章受中華郵政總局所轄置,到1943年7月初中華郵政總局駐滬辦事處被強行接管
今介紹一封在華中淪陷區寄出之1943年上海寄廣州航空雙掛號實寄封,銷上海32.3.30國民政府還都三週年(汪偽時期)紀念戳寄廣州三十二年四月三日漢英落地戳,貼國內信函之航空費已付20分一枚,另烈士像8枚郵資136分,屬於華中淪陷區1942.9.1至1943.5.31外埠郵資,信函32分,掛號52分,回執52分,合計136分,符合雙掛號信函郵資,信函航空費1940.9.20起是20分,但不知使用到何時? 不知道32.3.30寄出時航空費是否還是20分
參考華郵網討論資料如下(老孟兄提供之資料)
1938.12-1941.12.31日以前.華中及華南航空資費不一.基本定價由日方製訂.國內信函每2 0克 日金20錢.明片10錢乃北中南三淪陷區通用.然北中南三區幣值不等.與日幣兌換出現價差.於是產生混局.
大體言之.華中國內航空郵資於日金航空票使用以前可分5期.以法弊計.1.25分 2.28分 3.36分 4.40分 5.67分
1943年1月9日汪偽參戰.加之日本實施對華新政策.給予汪偽較大之權利.故1943.11.01起.航空郵資概以中儲收費.若貼用日金20錢票.須加貼中儲89分以補差價.1944.5.16調為6元.1944.10.01為12元.1945.01.20為30元.1945.05.01為100元.1945.07.01為800元.以上提供參考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郵資不足再補貼郵票實寄片
民國二十年郵政總局發行帆船無法文姓名版帆船明信片1分和2分兩種,1分是本埠郵資,2分是外埠郵資.今介紹一片2分帆船無法文姓名版明信片加貼1分和2分票隔一枚,銷康樂二十三年十二月十九日英漢戳寄美國,經廣州1934.12.21漢英中轉戳,郵資5分是1931.7.1至1936.5.31的國際印品郵資,因不被認定是印刷品,所以退回寄件人再補郵票1角一枚,再銷康樂23.12.?英漢戳寄美國,這種因郵資不足退回寄件人再補郵資寄出的實例,也算是較為少見的郵品
圖一
圖二
新國民運動紀念明信片發行日期?
新國民運動紀念明信片分為,4分背面彩印南京紫金山國父墓陵,8分背面彩印南新國民運動紀念明信片發行日期?京國民政府大門(圖一),依據韓目記在發行日期是民國30年2月15日,筆者存有一組銷上海民國31年2月15日「厲行新國民運動,實現大東亞解放」紀念戳及一枚上海無年月日之「厲行新國民運動,實現大東亞解放」紀念戳,經檢視發現背面汪兆銘題字是三十一年元旦,應當是題完字再送去日本付印。同時明信片本埠郵資4分,外埠8分(圖二)是從30年11月1日至31年11月30日,與韓目記在發行日期30年2月15日,期間29年9月20日至30年10月31日,明信片本埠郵資是2分,外埠是4分,與發行時郵資不符,由以上二點應可證明新國民運動紀念明信片正確發行日期應為民國31年2月15日。
此組明信片僅在華中淪陷區大郵局出售,發行量一萬套,以白卡紙在日本印製。(桃園郵訊47期86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