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十年二二月廿六日山東商河縣經濟南府十年三月一日寄上海十年三月三日廿四時到達戳,雙掛號實寄封
特殊掛號郵資6分+回執掛號5分+信函郵資3分,合計14分
民國十年二二月廿六日山東商河縣經濟南府十年三月一日寄上海十年三月三日廿四時到達戳,雙掛號實寄封
特殊掛號郵資6分+回執掛號5分+信函郵資3分,合計14分
1940年7月雲南遮放(手填戳)寄美國實寄封
西式封封貼孫像5分10枚郵資5角,當時的國際水陸郵資,銷雲南遮放(手填戳),經龍陵1940.7.14.騰衝1940.7.18.經仰光三角形檢查戳記和封條寄美國1940.10.15落地戳。
很多資料註明英國1940年7月18日封閉仰光至中國通道,1940年10月重新開放,但此時期騰衝至八莫郵路還通。
華郵網陳剛兄的補充資料---
從遮放、龍陵、腾衝的位置關係來看,此封開始就不打算走滇缅公路,而是想按以前的滇缅郵路,通过騰沖,沿大盈江到缅甸的八莫,再南下到仰光。因為如果要走滇缅公路,遮放就在滇缅公路邊上,往西南不遠就是瑞麗可以出境,而不必往東北到龍陵,再往北到腾衝。
華中淪陷區10分國際印刷物郵資尾日實寄封--上海1941年10月31日寄美國.有加拿大C-270檢查戳記和不知何處檢查戳記DB7
之前在郵史研究26期---http://blog.xuite.net/c0916439966/twblog/115160279---國父像三十分國際明信片一文中提到目前較早實寄使用日期是1941年4月7日,今介紹一片1941年4月14日上海寄紐約實寄片,(另外還有黃兄一片1941年4月9日和網拍資料1941年4月22日)
兩岸郵史--國父像4分明信片三十年八月廿七日南京寄高雄(黃能傑牧師二女寄三男家書)
早期兩岸通郵史---民國二年福建蚶江寄臺北雙掛號封
台灣在甲午戰爭之前為清朝版圖,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故清廷最終向日本求和,1895年簽署《馬關條約》,將台灣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和遼東半島給予日本,1945年10月25日台灣重回祖國懷抱,1949年大陸淪陷,再度與中國分離,其中之間相互關係的通郵史至今已超過一世紀,這段通郵史也是台灣歷史的見證。今介紹一封-----
民國二年福建蚶江寄臺北艋舺雙掛號實寄封,貼光復紀念16分一枚,銷 民國二年十一月十一日 福建蚶江腰框日戳,背蓋泉州二年十一月十一日及廈門二年十一月十二日中轉戳,有臺北1913年11月落地戳,此封為平信兩單位郵資6分(1910.8.5—1922.10.31平信郵資每單位是3分),雙掛號費是10分(1897.11.24—1922.10.31掛號費是5分,雙掛號費是10分),符合兩單位雙掛號費郵資,蓋有福建蚶江局掛號長方形戳和A.R長方形方形戳,此封算是少見之大陸寄日治時期台灣早期兩岸通郵雙掛號封,也是台商寄回台灣書信的見證。
,國父像2.5分明信片加貼烈士像加蓋河北半分和一分各一枚,合計郵資四分,天津寄上海,銷天津31年1月6日漢英戳寄上海三十一年一月十日到達戳,當時天津屬華北淪陷區,明信片郵資四分是由1940年9月23日實施至1943年10月31日,此時華北實施聯銀幣值,此片為法幣和聯銀幣值混貼實寄片
國父像明信片之檢查戳記實寄片
國父像明信片於民國24年5月1日起發行,取代已使用二十年之久的帆船明信片,對日抗戰期間共發行四版,抗戰勝利後發行火炬圖和加蓋改值國幣明信片,另有限省用明信片,包括新疆(未發行但有新片和樣張)、台灣和東北三個地區。最初發行1分和2.5分兩種明信片,由於歷經抗戰和國共內戰,局勢動盪不安通貨膨脹物價上漲,至民國36年10月發行國幣250元加蓋明信片,十二年之間明信片郵資調高二萬五千倍,至民國38年大陸淪陷共使用了十四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由於紙張缺乏將庫存的國父像明信片加蓋改值或註銷繼續使用,同時使用中華郵政於38年3月18日 加蓋於國父像明信片之掛號回執,使用期間是1949年至1955年之間。
實寄封因需要拆閱檢查才能看到通信內容,檢查後大都加蓋戳記以示負責並於放行或查扣,實寄明信片因通信文字內容均能一窺全貌,所以遇有特殊狀況需要檢查時,也很少留下檢查戳記,今介紹三片蓋有檢查戳記之實寄片供郵友參考。
圖一:國父像2.5分明信片加貼郵票4枚52.5分,合計郵資55分,由東川土主場29年6月24日 經重慶(片後面郵戳不清)由歐亞公司渝港線( 27年11月30日 — 30年12月16日 )至香港檢查後蓋上三角形編號9檢查戳記再由水路到美國。此片為二段式收費.國際明信片郵資28年9月1日 至30年10月31日 是30分,在加上渝港航線航空郵資25年3月1日 至31年12月31日 是25分,合計55分,符合郵資。
圖二:國父像15分國際明信片加貼15分郵票1枚,合計郵資30分,由天津1941年4月12日 經西伯利亞至德國,蓋有納粹檢查戳記和再次檢查B字小圓放行戳記。因德國於1939年9月1日 入侵波蘭.揭開第二次世界大戰序幕.寄往歐洲經由西伯利亞郵路之郵件都受到嚴密檢查。國際明信片郵資28年9月1日 至30年10月31日 是30分,符合郵資。
圖三: 國父像15分國際明信片加貼15分郵票1枚,合計郵資30分.與圖二相同郵資,由上海1939年11月5日 經印度洋和紅海寄耶路撒冷,先至埃及檢查後蓋上雙圈藍色檢查戳記後轉往巴勒斯坦,再經由巴勒斯坦檢查後蓋上六角形藍色檢查戳記後送往耶路撒冷。此片是由中國上海猶太移民寄給巴勒斯坦. 耶路撒冷親戚,此時以色列尚未建國,1939年英國限制猶太人每年移民巴勒斯坦人數為75000人.超過上限人數的移民為非法移民,要強制遣送出巴勒斯坦。英國軍艦24小時在巴勒斯坦海岸線巡邏,一旦發現有偷渡上岸的猶太人,立即拘捕。
96年4月-(寶島郵訊280期)
帆船明信片後期使用例實寄片
帆船1分無法文姓名版明信片加貼烈士像郵票1分和13分各一枚,合計郵資15分,銷天津廿五年五月廿三日英漢日戳(北洋大學)寄美國1936.6.13收件章,郵程21天,符合國際明信片郵資(1936.2.1—1939.8.31實施) ,此片帆船片屬於後期使用例,因1935.5已經發行國父像明信片。
北洋大學大事年表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圖一青島1936年7月14日點線中英文日戳寄南京25年7月16日實線圈點線中英文落地戳
圖二天津27年11月25日點線中英文日戳寄北京27年11月26日實線中英文(快)落地戳
國父像明信片之掛號快遞實寄片
1905年秋,天津、上海、北京間試辦快遞事務,1906年推展至漢口、福州、廣州和開封,最初只以信函為限,故稱快信或加緊信件。由於實施成效良好,1909年起在全國五十個郵局正式開辦,公眾交寄快遞信函者,應於信封背後黏貼快信專票一張,每張售價銀圓一角,每逾三十公克加貼普通郵票五分。1910年10月起,明信片亦核准可作快遞郵件交寄。民國5年2月1日起停止使用快信專票,不論快遞或普通郵資,一律貼用普通郵票,同時開放各類函件均可以快遞交寄。民國23年10月1日起開辦平快郵件,除普通郵資外每件加平快費五分,原有之快遞郵件,改稱為掛號快遞郵件。
今介紹二片國父像明信片加貼郵票以掛號快遞交寄之實寄片與郵友們分享。
圖一:國父像2.5分明信片加貼國父像倫敦一版2分票一枚,先烈像北平版1角一枚,合計郵資14.5分,青島1936年7月14日點線中英文日戳寄南京25年7月16日實線圈點線中英文落地戳,郵程3天,蓋有「袁傑」紅色投遞士戳記。1932年5月20日至1940年9月19日國內明信片郵資是2.5分,1929年2月1日至1940年9月19日掛號快遞費是12分,此片符合掛號快遞明信片郵資。
圖二:國父像2.5分明信片加貼國父像倫敦一版5分票二枚,先烈像1分二枚,合計郵資14.5分,天津27年11月25日點線中英文日戳寄北京27年11月26日實線中英文(快)落地戳,蓋有「李星甫」藍色長框投遞士戳記,與圖一掛號快遞明信片郵資相同。
以上兩片掛號快遞明信片,一片25年實寄片是在對日抗戰前寄出,一片27年實寄片是在對日抗戰時期淪陷區寄出,但所使用的郵資都以中華郵政的郵資為依據,同時都蓋有投遞士戳記以示負責。在抗戰初期為了維持國統區和淪陷區的通信,1937年7月18日,交通部密令各地郵局:“如遇地方情形緊急,非至當地機關及民眾確已遷移,不得撤退。撤退時亦應於可能範圍內在鄰近安全地點暫避,並相機回局恢復,只要日、偽對淪陷區的郵政尚未公開下手干涉,暫時未貼用偽政權的郵票,就不撤退郵局,依舊與後方保持通郵。中華郵政在抗戰時期以不畏艱難的精神,維持民間通信的需求,是值淂敬佩的,願這百年老店能綿延不斷延續這服務人群的精神。(2008年12月寶島郵訊286期)
參考資料—中國郵資
民國22年貼限四川貼用郵票成都快遞寄上海實寄封
我國若干邊遠地區,如新疆、雲南、四川、吉黑等,每因政治經濟關係,而形成各該區之獨特幣制,幣值相差懸殊。惟各地郵局之郵票,向由郵政總局統一印發,按當地幣制照票面值出售,為防止自低幣值地區購買郵票至高幣值地區售用,因此在各該地區各種郵票上加蓋「限XX貼用」等字樣,藉以限制流通。
今介紹一封民國22年貼限四川貼用郵票成都快遞寄上海實寄封,貼帆船5分票3枚,倫敦一版國父像2分票1枚,合計郵資17分,符合郵資(1932.5.20—1940.9.19平信單位郵資5分+1929.2.1—1940.9.19掛快郵資每件12分),銷成都廿二年十 一月五日 英漢型日戳到達上海廿二年十一月廿三日中英落地戳,快遞郵件郵程卻走了十八天,是否有特殊事件耽誤還需繼續查證。
參考資料---中華郵政郵票寶藏
民國二年百官寄德國欠資實寄片
上海市政府風景明信片貼蟠龍1分加蓋楷字中華民國郵票一枚,浙江百官寄德國,銷百官?年 十一月十五日 英漢腰框日戳,經紹興府?年 十一月十六日 英漢腰框日戳,再轉上海1913年11月17日和18日小圓戳,經西伯利亞到德國無落地戳。當時國際明信片郵資4分,該片只貼1分郵資,不足郵資3分,蓋有「T」欠資戳記,到德國加蓋德文「Porto」欠資戳記,這種國內和國外都蓋「欠資」戳記的使用例還不多見,提供大家參考。
美術封--貼帆船三分票一枚,銷江蘇豐縣四年二月廿三日→開封府二月廿七日→太原府山三月二日(日期顛倒)→汾州三月三日→到達孝義三月五日。此封先走隴海鐵路(徐州至鄭州)轉京漢鐵路(鄭州至正定)再轉正太鐵路(正定至太原)
1921年杭州寄蘇州中式掛號封,背貼一版帆船半分.壹分伍釐各1枚,參分2枚,銷杭州十年十月廿六英漢腰框戳,蘇州府廿七日到戳,正面蓋杭州英文掛號戳
1930年上海手推式滾筒戳實寄封---上海掛號寄德國
西式封--貼14枚郵票郵資25分(符合當時國際信函10分,掛號郵資15分郵資),銷上海十九年二月廿六日手推式滾筒戳,經西伯利亞到德國1930年4月10日
西式壓花封貼國父像5分五枚,銷長沙25年10月27日年長沙漢英日戳經西伯利亞寄英國倫敦1936年11月20日落地戳
西式封貼帆船郵票6枚、合計郵資10分,民國五年五月四日福建潭尾街經福州五月四日、上海五月八日經太平洋到美國
西式封貼烈士像郵票三枚,郵資50分,符合國際水陸郵資,福建官橋民國三十年三月廿五日--安海三月廿五日--晉江三月廿六日,因經香港郵路不通,改走昆明經緬甸英軍檢查,再出海至菲律賓,較為特殊郵路的二戰時期實寄封
中式封江灣雙掛號寄上海:貼帆船11枚郵資共17分,銷江灣十年九月廿八日英漢腰框日戳經屯溪 九月廿九日 到達上海 十月二日,江灣戳之英文帶有AN(安徽郵界)字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