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鳥類郵票-藍腹鷴(103年版)

 

保育鳥類郵票-藍腹鷴(103年版)

郵局於103年2月20日發行以藍腹鷴為題材發行保育鳥類系列郵票1組4枚及小全張1張。郵票圖案簡介如下:一、郵票4枚以四方聯刷設計:(一)亞成鳥(面值5元):為未完全成熟之年輕雄鳥,具有介於成熟雌、雄鳥間的斑駁羽色。(二)雄鳥(面值5元):臉部裸露鮮紅色肉垂,頭部暗藍黑色,羽冠、後頸及上背為白色,肩羽呈紅色,尾羽長且中央兩根亮眼潔白,其餘羽色藍黑,帶亮藍或藍綠色光澤。(三)雛鳥(面值10元):外形似小雞,有過眼線,頭上有數條暗褐色縱紋。(四)雌鳥與雛鳥(面值12元):雌鳥羽色質樸,全身褐色密布箭頭型及V字型斑紋,尾羽暗栗紅色有黑色橫斑。雛鳥破殼後即隨母鳥一起活動。二、小全張(面值25元):呈現藍腹鷴求偶畫面,雄鳥迴繞在雌鳥旁,水平伸展雙翼快速扇動,發出連續顫鳴聲。

資料來源--中華郵政郵票寶藏

黑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59年莒光樓二版旅行明信片--首日實寄片

1959年莒光樓二版旅行明信片--首日實寄片

(首日橫片)台南1959年5月30日(癸)戳寄布袋5月31日9時,再由布袋過溝代辦所5月31日十時投遞(集郵癸戳48年3月1日啟用,不能作為實寄銷戳使用)

48年5月30日發行莒光樓二版旅行明信片,有橫片和直片二種,背印有玫紅竹和平安字樣

1959年莒光樓二版旅行明信片--首日實寄片

1959年莒光樓二版旅行明信片--首日實寄片

(首日直片)花蓮一支48年5月30日寄台南機宣落地戳

1959年莒光樓二版旅行明信片--首日實寄片

1959年莒光樓二版旅行明信片--首日實寄片

1959年莒光樓二版旅行明信片--首日實寄片

首日實寄片--新竹寄士林(蓋新竹東門城風景戳)

 

黑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24年世界首個郵亭誕生在哈爾濱

1924年世界首個郵亭誕生在哈爾濱

1924年世界首個郵亭誕生在哈爾濱

西式封背貼北京二版帆船限吉黑4分2枚,1角3枚銷哈爾濱1928.2.16.K.1郵亭戳(哈爾濱第一郵亭)寄加拿大,另銷奉天1928.2.17.過路戳,多倫多1928.3.9.到達戳

國際信函郵資每重20公克1角,續重每20公克6分(1925.10.1至1930.6.30)此封為61至80公克4單位郵資28分

國際掛號費1角(1923.1.1至1929.1.符合38分國際掛號信函4單位郵資

1924年世界首個郵亭誕生在哈爾濱---參考網站--世界首個郵亭誕生在哈爾濱 - 每日頭條 (kknews.cc)

黑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灣貓頭鷹郵票(100年,101年,102年版)

 鴞形目(Order Strigiformes)鳥類,臉呈面盤狀,面形似貓,俗稱「貓頭鷹」,大都具有晝伏夜出的習性,多以小鳥、昆蟲、小型哺乳類為掠食對象。臺灣可見的貓頭鷹約有12種,全屬保育類。為使國人認識貓頭鷹並珍視保育類動物,本公司特規劃「臺灣貓頭鷹郵票」1組4枚,於100年7月7日發行,茲簡介郵票圖案如下: 一、長耳鴞(面值5元):學名Asio otus,體長約35至40公分。顏盤淡黃褐色,角羽長;體背為灰白與淡黃褐色相間,夾雜黑褐色縱斑;腹部黃褐色至米白色,有深褐色縱斑及細橫斑。本種為稀有的冬候鳥,喜歡棲息於不甚濃密的闊葉林或針葉林。 二、東方角鴞(面值5元):學名Otus sunia,體長約15至18公分。顏盤不明顯,暗褐色雜有灰色毛,有角羽;體背大致為暗褐色,有黑色細縱斑;前頸至胸大致為淡黃褐色,有不明顯的暗褐色縱斑與細橫斑。本種有赤色型與灰褐色型兩種,為臺灣的過境鳥,偶有度冬情況。 三、灰林鴞(面值10元):學名Strix aluco,體長約35至40公分。顏盤周邊由黑斑連成似切半的蘋果形狀,頭上無角羽;羽色自頭頂至後頸為暗褐色,具有黑色斑點;胸腹部黃褐色,有明顯的黑褐色縱斑與細橫斑。主要集中在中高海拔的闊葉林或針葉林內,尤其偏好海拔較高的針葉林。 四、鵂鶹(面值25元):學名Glaucidium brodiei,體長約15公分。頭圓而小,頭上無角羽;體背褐色,頭上羽色較灰,有小白點及較大的淡乳黃色斑點均勻散佈;腹部白色,兩側有不規則的暗褐色縱斑。常棲息於林中空曠地或森林邊緣,是少數可在白天與夜間活動的貓頭鷹。

臺灣貓頭鷹郵票(100年,101年,102年版)

繼100年7月7日發行「臺灣貓頭鷹郵票」後,續以短耳鴞、黃嘴角鴞、褐林鴞及褐鷹鴞為題材發行101年版1組4枚,於101年6月6日發行。郵票圖案簡介如下:一、短耳鴞(面值5元):體長約37至42公分。顏盤黃白色,眼周黝黑,角羽很小;背部羽色為黃褐色,有黑色縱斑;胸、腹部是黃白色,有褐色縱斑。本種在臺灣為不普遍的冬候鳥,棲息於開闊的農耕地或草生地。二、黃嘴角鴞(面值5元):體長約15至17公分。顏盤黃褐色,嘴為黃色,角羽明顯;頭頂淡褐色雜有黑色斑點,後頸有顯著的乳白色頸輪。體色大致為淡棕色,腹面為米白色,密布淡褐色橫紋。分布範圍從低海拔到高海拔,主要棲息於樹林環境。三、褐林鴞(面值10元):體長約50至58公分。顏盤之眼眶四周黑色,向外漸淡而至白色,邊緣則呈深赤褐色。無角羽;頭至背部為深赤褐色;頸下及喉部白色,腹面呈淡棕色,密布暗褐色細橫斑。棲息於混合林之林緣或林內較空曠地帶。四、褐鷹鴞(面值25元):體長約22至28公分。頭部呈圓型,無角羽,顏盤不明顯;體色大致為黑褐色,腹面米黃色,有不規則黑褐色點狀斑。本種在臺灣為留鳥,但也有過境的族群,主要棲息於中、低海拔山區。

臺灣貓頭鷹郵票(100年,101年,102年版)

繼100年、101年發行「臺灣貓頭鷹郵票」之後,續以領角鴞、東方草鴞、黃魚鴞及蘭嶼角鴞為題材規劃102年版1組4枚,於102年6月26日發行。郵票圖案簡介如下:一、領角鴞(面值5元):體長約22至26公分。顏盤灰黃色,有不規則黑色斑紋,盤緣黑色,有明顯角羽。體背灰褐色,胸、腹底色灰褐色有箭簇狀斑紋,腹部中央白色。原始林、果園至都市中公園皆可見其蹤跡。二、東方草鴞(面值5元):體長約34至42公分。顏盤呈心臟形,幼鳥時為紅褐色,隨成長逐漸變白,盤緣有細黑點連成深色輪廓。頭上無角羽。頭頂及背面羽色深褐色,胸部淡黃褐色,腹部顏色較淡近白色。多棲息於山區或丘陵地的草生環境。三、黃魚鴞(面值10元):體長約55至60公分,為臺灣鴟鴞類中體型最大者。顏盤橙黃色,頭部、角羽及腹面黃褐色,體背黑褐色,羽毛邊緣橙黃色。棲息於有溪流及湖泊的闊葉林中。四、蘭嶼角鴞(面值25元):體長約19至22公分,為優雅角鴞蘭嶼亞種。顏盤褐色,頭上有角羽。頭頂及身體上部褐色帶有暗褐色及灰黃色斑紋,胸及腹部黃褐色,翼面呈暗褐色,肩羽下有一列白色斑點。主要棲息於森林。配合本組郵票發行推出專冊1款,除集結100–102年版臺灣貓頭鷹郵票共3輯合計12枚外,並附郵票設計師手繪原圖明信片12張,透過精彩圖文完整介紹臺灣可見之貓頭鷹。

資料來源--中華郵政郵票寶藏

 

黑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據時期安平全景明信片

日據時期--安平全景
安平全景明信片內可以看見當時英國領事館,英商德記洋行,英商怡記洋行及英商和記洋行(當時五大洋行缺美商唻記洋行和德商東興洋行)

目前僅存英商德記洋行和德商東興洋行古蹟建築

黑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保育鳥類郵票-臺灣藍鵲(97年版)

保育鳥類郵票-臺灣藍鵲(97年版)

臺灣藍鵲屬鴉科,為臺灣特有種保育鳥類,其形態特徵為頭至胸部黑色,嘴喙與雙腳紅色,其餘部分大致為藍色,尾羽甚長。由於羽色華麗,常受獵人覬覦,更因環境過度開發與污染而面臨嚴重的生存壓力。為喚起人們對生態保育的重視,特委請臺灣大學袁孝維教授規劃「保育鳥類郵票-臺灣藍鵲」1組4枚及小全張1張,郵局於97年7月9日發行。茲將本組郵票圖案簡介如下:一、覓食(面值5元):臺灣藍鵲屬雜食性,多樣的食性、群聚、體型較大、個性兇猛等因素,使其在自然環境中取得較優勢的地位,而「儲食」的行為使牠們在多變的自然環境中更具生存優勢。二、育雛(面值5元):臺灣藍鵲採「合作生殖」方式延續後代,除親鳥外,同一族群的成鳥或亞成鳥也參與育雛,有助於保障族群的延續。三、亞成鳥(面值12元):多數鳥類在幼鳥羽翼漸豐後,親鳥會逐步驅離使其另覓棲息領域,而臺灣藍鵲的亞成鳥卻在親鳥後續繁殖育雛過程中,擔任幫手的角色。四、飛行(面值12元):有「長尾山娘」雅號的臺灣藍鵲,好群棲,當成群呈直線飛行時,猶如在秀麗的山林間搭起一座座美麗的鵲橋,令人讚嘆。

資料來源---中華郵政郵票寶藏

黑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69年馬公寄台南查單(精彩郵路走一回)

1969年馬公寄台南查單(精彩郵路走一回)

1969年馬公寄台南查單--貼民俗郵票舞獅6元一枚(回執費),銷澎湖六支五八年七月三十日

1969年馬公寄台南查單(精彩郵路走一回)

1969年馬公寄台南查單(精彩郵路走一回)

第一轉寄局--澎湖五八年八月二日(戊)

1969年馬公寄台南查單(精彩郵路走一回)

第二轉寄局--台南五八年八月六日(戊二)

1969年馬公寄台南查單(精彩郵路走一回)

第三轉寄局--軍郵一局五八年八月十二日(戊)

1969年馬公寄台南查單(精彩郵路走一回)

第四轉寄局--台北五八年八月十五日(戊十)

1969年馬公寄台南查單(精彩郵路走一回)

致投遞局--澎湖五八年八月二十日(辛二)(該件業於民國58年7月31日妥投)

黑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62年彰化白沙村代辦所寄台東實寄封

1962年彰化白沙村代辦所寄台東實寄封

1962年彰化白沙村代辦所寄台東實寄封

1962年彰化白沙村代辦所寄台東實寄封

中式封貼三版莒光樓八角郵票1枚,銷彰化白沙村代辦所五十一年五月十四日十八時日戳,經台東五十一年五月十五日十五時,到達大武五十一年五月十五日十九時

信函8角郵資由民國49年8月1日至54年8月31日

彰化白沙村代辦所於民國48年6月X日設立,73年3月9日撤銷

參考資料--台灣郵區局亭名錄  鍾火盛編著

 
 

 

黑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48年兩岸郵史封--福州寄桃園航空實寄封

1948年兩岸郵史封--福州寄桃園航空實寄封

1948年兩岸郵史封--福州寄桃園航空實寄封

1948年兩岸郵史封--福州寄桃園航空實寄封

1948年兩岸郵史封--福州寄桃園航空實寄封

中式封貼常50國父先烈像國幣改值郵票2000元一枚,常54國像改值高額票5000元二枚,合計郵資12000元,銷福建福州三七 年六月四日日戳,隔日六月五日到達台北,至桃園無落地戳

當時每單位國內信函郵資5000元(1948.4.5至1948.7.20),國內航空郵資每20公克7000元(1948.4.6至1948.6.10)此封郵資符合當時國內航空信函郵資

 

黑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灣鳥類郵票(96年至98年版)

臺灣四面環海,位處熱帶、亞熱帶之間,氣候溫暖多雨,草木繁盛,擁有豐富多樣的鳥類資源。除了特有種及特有亞種留鳥外,還有季節遷移性的候鳥。這群鳥因著棲息及覓食的不同,散布在各個不同海拔高度與生態環境中,因此可在全島不同地方觀賞到不同類型的鳥種。為介紹臺灣鳥類之美,特以臺灣鳥類為主題,規劃系列「臺灣鳥類郵票」作為常用郵票,將逐次發行,第1輯選取灰喉山椒鳥、赤腹山雀、野鴝及黃尾鴝為題材,發行郵票1組4枚,郵局於96年11月3日發行。茲將郵票圖案簡介如下:一、灰喉山椒鳥(面值3.5元):普遍留鳥。體長約18公分。雄鳥頭頂至背部黑色,腰部至尾羽橘紅色,尾羽中央兩枚及基部黑色。翅膀黑色,其間有紅色翼帶。臉頰至頸部灰色,胸、腹部橙紅色。嘴喙及腳為黑色。修長的體型及亮麗的體色像極了整串的小辣椒,因此早期稱呼為紅山椒鳥。二、赤腹山雀(面值5元):臺灣特有亞種,不普遍留鳥。體長約11公分。頭頂灰白,頭至頸胸部為黑色,嘴基經臉頰至頸側有斜下的白色寬帶,黑嘴,背部、翅膀、尾巴及腳為鉛黑色。整個腹部至尾下覆羽為栗褐色。三、野鴝(面值12元):普遍冬候鳥。體長約16公分。雄鳥背面橄褐色,眉斑、顎線白色,眼先及腮線黑色。喉紅色,胸灰褐色,腹污白色,尾下腹羽淡褐色。四、黃尾鴝(面值25元):不普遍冬候鳥。體長約15公分。雄鳥從額、頭頂至後頸部皆為亮眼的銀灰色,臉、腮、喉部為黑色,胸、腹、腰部及尾下覆羽為橙紅色至黃褐色,尾羽黑色,邊緣尾羽為紅褐色,翼羽黑色,翼上有一明顯的白斑塊。

臺灣鳥類郵票(96年至98年版)

繼96年11月3日發行「臺灣鳥類郵票」系列常用郵票第1輯,本公司續以小卷尾、棕背伯勞、樹鵲及白頭翁為題材,發行「臺灣鳥類郵票(第2輯)」1組4枚,郵局於97年1月30日發行。茲將郵票圖案簡介如下:一、小卷尾(面值1元):臺灣特有亞種。體長約23公分。全身羽色為黑色帶有藍色金屬光澤,尾羽略長,似魚尾巴呈V字分叉。二、棕背伯勞(面值2.5元):臺灣特有亞種,普遍留鳥。體長約25公分。頭頂至上背部灰藍色,自額前起有一條很寬的黑色過眼線,看起來像戴上一個黑眼罩。肩羽紅褐色,翼羽黑色有淡色羽緣。喉、胸、腹均為白色,尾下紅褐色,尾羽黑色。三、樹鵲(面值10元):臺灣特有亞種,普遍留鳥。體長約34公分。體色大致以黑、灰與褐色為主。嘴黑且粗厚有力,微向下彎曲。額與腮為黑色,頭頂至後頸為灰黑色。翅膀黑色,有白色翼斑。背與胸栗褐色,腹部灰白色。尾羽修長黑色,尾上覆羽灰色,尾下覆羽橙褐色。四、白頭翁(面值32元):臺灣特有亞種,普遍留鳥。體長約18公分。全身大致為黃綠色,頭上至後頸黑色,頭頂白色,眼後有一圓形白色斑塊。眼先至耳羽、頰黑褐色,上胸淡灰褐色,背至尾上覆羽、小覆羽灰色,略帶黃綠色,胸腹灰白色。翼、尾羽橄黃綠色。

臺灣鳥類郵票(96年至98年版)

繼96年11月3日及97年1月30日發行「臺灣鳥類郵票」系列常用郵票第1、2輯,本公司續以金背鳩、麻雀、喜鵲及綠繡眼為題材,發行「臺灣鳥類郵票(第3輯)」1組4枚,郵局97年6月5日發行。茲將郵票圖案簡介如下:一、金背鳩(面值7元):臺灣特有亞種,普遍留鳥。體長約30公分。眼球黑色,眼睛的虹膜橙色。額、頰部、頭頂及喉部到腹部淡紫色,頸側有黑白間隔的斜條紋羽色,背羽羽緣紅褐色。翅膀下部灰色,飛羽黑色,尾上及尾下覆羽灰色,尾羽末端中間羽黑色,其餘均為白色。二、麻雀(面值15元):普遍留鳥。體長約14公分。眼睛黑色,有不甚明顯的米色眼圈,鉛黑色的寬短嘴喙,喉部及頰部有黑色斑塊。頭部至後頸栗色,紅棕色的背部有黑色縱斑,收翅時可見2條白色翼帶,翅膀末端黑色,胸到尾下羽毛污黃色,尾羽上半部土黃色,末端黑色。三、喜鵲(面值20元):臺灣不普遍留鳥。體長約45公分。頭至胸部全為黑色,腹部白色,背部黑藍色,尾下覆羽黑色,翅膀主要為藍綠色,肩羽為白色,飛行時白色的翅膀外側及體背白色V狀斑,明顯易見。四、綠繡眼(面值34元):普遍留鳥。體長約10-11公分。眼先黑色,有相當醒目的白色眼圈,為識別綠繡眼的一大特徵。背羽黃綠色,額部、腮部、喉下及尾下的羽毛黃色,下胸處到腹部的羽毛污白色,尾羽綠色。

臺灣鳥類郵票(96年至98年版)

繼96年11月3日、97年1月30日及97年6月5日發行「臺灣鳥類郵票」系列常用郵票第1、2、3輯後,本公司續以彩鷸、白頭鶇、白胸苦惡鳥及黃腹樹鶯為題材,發行「臺灣鳥類郵票(第4輯)」1組4枚,郵局於98年1月15日發行。茲將郵票圖案簡介如下: 一、彩鷸(面值0.5元):普遍留鳥。體長約25公分。雌鳥的眼圈及眼後白色,雄鳥則為黃色,上嘴基中間往頭頂有條明顯的黃色頭帶,胸側到背部有條白色寬帶,為辨識彩鷸的一大特徵。 二、白頭鶇(面值9元):臺灣特有亞種,不普遍留鳥。體長約22公分。雄鳥腹部棕紅,有明顯白色頭部,眼褐色,喙、腳黃色。藏身於濃密的樹中,棲於樹上鳴唱。 三、白胸苦惡鳥(面值13元):普遍留鳥。體長約29公分。頭頂、體背到尾上覆羽及雙翅皆為黑褐色,臉部及腹部以上為白色,尾極短,尾下覆羽栗紅色,嘴黃色,上嘴基處有個紅斑塊,黃色的雙腳及腳趾甚長。 四、黃腹樹鶯(面值17元):臺灣特有亞種,普遍留鳥。體長約10公分,為體型嬌小之鶯科鳥類。羽色單調,雌雄羽色相近。生性隱密不易發現,分布於中、高海拔山區,動作敏捷甚少飛行。    

資料來源---中華郵政郵票寶藏

黑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