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城門---大南門和小南門
大南門又名寧南門,創建於雍正三年,定型於乾隆五十三年為簷歇山式雙層門按建築,道光十四年添建月城,之後還有陸續建築,今城是民國六十六年重建。
(大南門)
小南門故址在樹林街開山路口,創建於雍正三年,定型於乾隆元年為單簷硬山式一層樓台的城門,道光十四年添建月城,民國六年毀。
(小南門)
台南城門---大南門和小南門
大南門又名寧南門,創建於雍正三年,定型於乾隆五十三年為簷歇山式雙層門按建築,道光十四年添建月城,之後還有陸續建築,今城是民國六十六年重建。
(大南門)
小南門故址在樹林街開山路口,創建於雍正三年,定型於乾隆元年為單簷硬山式一層樓台的城門,道光十四年添建月城,民國六年毀。
(小南門)
國父像貳分伍釐明信片
帆船明信片從民國三年使用到國父像明信片發行前已經使用了約二十一年,其中國父像貳分伍釐明信片出現一種因故未發行的明信片,少量出現在民國38年3月上海加蓋改「掛號郵件回執」中(圖一)。民國24年6月1日發行之新光郵學雜誌月刊第四卷第八期刊有浙江郵局之通告第560號「查總理遺像明信片二分半業已在各郵局窗口開始發售」云又上海同時有一分之單明信片發售,又於9月1日發行第四卷第十一期刊有杭州郵局於24年8月20日發通告總理遺像明信片二分半和一分雙明信片亦在各局窗口開始發售,再從韓目1985年第三版來看就有三種不同發行日期的說法,(1)郵政大事記是24年4月25日.(2)國父像明信片代替帆船片於24年5月1日發行,(3) 1935年5月15日首日發行,另外參考大陸馬佑璋先生在2006年郵政用品研究總第二期發表的民國後期郵資明信片收集的郵文中提及交通部郵政總局為發行總理遺像明信片於 民國24年4月25日 發出的第705號通令主要內容為:(1)國父像新明信片已由供應處印製,(2)一分和二分半單、雙新明信片業經印就,分發各區備售,一角五分單、雙片尚在印製中,(3)各區於收到後,應即酌量轉發各局所,一律開始發售,並於發售之始,張貼通告,俾眾週知,(4)原存帆船明信片各局仍應儘先銷售,以清庫存,但遇公眾指定購買新片時,自應照售。從上述資料一分和二分半國父像單片的發行日期似乎無定論,只能再依靠新的檔案出現或早期郵刊的報導紀錄及最早使用實寄片的出現, ,至於雙片有杭州郵局於24年8月20日發通告出售總理遺像明信片二分半和一分雙明信片亦在各局窗口開始發售,為目前發現最早的確定發行日期。
(圖一)
帆船片時期之樣張加蓋是英文「SPECIMEN」,孫中山像明信片則改為中文「樣張」(圖二),國父像貳分伍釐明信片的版式,從標題上的中、國、郵、片等字都有很多不同特徵,再加上標頭的長度,以及至郵資符誌距離的不同,抗戰後使用粗黃紙印製與抗戰前的黃卡紙又有不同,還有厚紙和薄紙之分,真是千變萬化。在此介紹一個長期被疏忽的版式是T線分相連和不相連,而T線不相連的版式是少見的版式,(圖三)是T線不相連版式安徽古築25年7月2日寄北莊7月3日實寄片,同時再依註腳「只」字上半部分為大口和小口。
(圖二)
(圖三)
筆者曾經見過貳分伍釐明信片24年5月19日實寄片,但未留下資料,今介紹一些實寄片供郵友參考,其中一片是5月份實寄片:
(圖四)5月份實寄片,蠡市寄蘇州,銷江蘇蠡市24年5月29日點線中文戳寄蘇州24年5月29日當天到達戳,明信片郵資貳分伍釐是由1932年5月20日實施至1940年9月19日。
(圖四)
(圖五)村鎮信櫃戳實寄片,河曲寄忻縣,銷山西河曲巡檢司村鎮信櫃戳寄忻縣,有25年7月13日地名不清落地戳。
(圖五)
(圖六)代辦所戳實寄片,東川寄武岡,銷東川沙坪壩28年8月19日第一代辦所寄湖南武岡28年8月30日中英文落地戳。
(圖六)
(圖七)寄台灣實寄片,思明寄台灣,銷思明(廈門) 1936年1月28日中英文雙地名戳寄台灣高雄州,此時台灣在日本統治下,寄信郵資適合中國寄日本特殊郵資,剛好這時期的明信片郵資與國內明信片郵資相同。
(圖七)
(圖八)不同幣值混貼實寄片,加貼烈士像加蓋河北半分和一分各一枚,合計郵資四分,大沽寄天津,銷大沽30年8月19日英漢戳寄天津,當時大沽屬華北淪陷區,明信片郵資四分是由1940年9月23日實施至1943年10月31日,此時華北實施聯銀幣值,此片為法幣和聯銀幣值混貼實寄片,較為少見。
( (圖九)航空戳時寄片,加貼烈士像郵票二分五釐二枚和國父像五分票三枚,合計郵資二十二分五釐,北京航空寄日本東京,銷北京(航空)戳1939年4月15日 寄東京瀧野川昭和14年4月18日 落地戳,此片銷北京(航空)戳,在實寄封片中較為特殊少見。
(
(圖十) 掛號快遞實寄片,天津寄北京,加貼國父像五分票二枚,先烈像一分票二枚,合計郵資十四分五釐,天津27年11月25日點線中英文日戳寄北京27年11月26日實線中英文(快)落地戳,1932年5月20日至1940年9月19日國內明信片郵資是2.5分,1929年2月1日至1940年9月19日掛號快遞費是12分,此片符合掛號快遞明信片郵資。
(圖十)
(圖十一)寄亞洲國際實寄片,北京寄馬尼拉,加貼國父像五分票二枚和烈士像二分半票二枚,合計郵資十五分,銷北京27年11月15日寄菲律賓馬尼拉,國際明信片郵資十五分是由1936年2月1日實施至1939年8月31日。
(圖十一)
(圖十二) 寄美洲國際實寄片,廣州寄美國,加貼國父像五分票二枚和烈士像一分二枚和半分票一枚,合計郵資十五分,銷廣州27年11月21日第4支局中英文戳寄美國維吉尼亞1939年1月3日落地戳,郵程54天。
(圖十二)
(圖十三)寄歐洲退回實寄片,天津寄德國,加貼國父像五分票一枚,烈士像十分和半分票各一枚,合計郵資十五分,銷天津1938年7月10日中英文戳寄柏林1938年8月8日落地戳,因地址不詳再退回天津27年8月24日。
(圖十三)
(圖十四)香港檢查戳實寄片,東川寄美國,加貼國父像二十五分票二枚,二分票一枚和烈士像半分票一枚,合計郵資五十五分,銷東川土主場29年6月24日 經重慶(片後面郵戳不清)由歐亞公司渝港線( 1938年11月30日 — 1941年12月16日 )至香港檢查後蓋上三角形編號9檢查戳記再由水路到美國。此片為二段式收費,.國際明信片郵資1939年9月1日 至1941年10月31日 是30分,在加上渝港航線航空郵資25年3月1日 至31年12月31日 是25分,合計55分,符合郵資。
(圖十四)
(圖十五)納粹檢查戳實寄片,天津寄德國,加貼烈士像十分和二分半票各一枚,合計郵資十五分,銷天津1940年5月26日中英文戳寄德國,蓋有納粹鷹圖檢查戳記,德國於1939年9月1日 入侵波蘭.揭開第二次世界大戰序幕.寄往歐洲經由西伯利亞郵路之郵件都受到嚴密檢查,1939年9月1日中華郵政總局調整國際明信片郵資為三十分,但華北淪陷區延到1940年9月23日才調整,所以此片符合華北淪陷區國際明信片十五分郵資。
(圖十五)
(圖十六)國際航空實寄片,上海航空寄德國,加貼國父像二分票一枚,烈士像五十分、二十五分和半分票各一枚,合計郵資八十分,銷上海26年8月14日英漢日戳,經廣州1937年8月21日中英文戳,左下方有鉛筆書寫1937.年9月5日經河內法航。1936年7月10日至1939年4月20日國內經法航寄歐洲國家航空郵資是六十五分,不加收國內航空費,另加國際明信片郵資十五分,符合此片八十分郵資。此片原應由上海經中航公司滬粵線到廣州,再經由西南航空公司廣河線到河內互換航郵,搭法航河內—馬賽航線,將郵件送往歐洲。但因上海26年8月13日發生了日本入侵上海的「八一三淞滬戰役」,以致中航滬粵線26年8月13日中斷,此片銷上海26年8月14日英漢日戳,中航公司滬粵線已中斷,中華郵政將郵件改走鐵路由上海、杭州接浙贛鐵路到株州,再接粵漢鐵路南下到廣州,繼續後段的航空郵程。
(圖十六)
(圖十七)雙片去回實寄片,去片上海寄南京,銷上海26年5月25日中英戳寄南京26年5月26日落地戳,(圖十七A)回片南京寄上海,銷南京26年5月27日中英點線戳寄上海26年5月28日落地戳,雙片去回未分開實寄片使用例較少見。
(圖十七)
(圖十七A)
孫中山像貳分伍釐明信片發行歷經抗戰前和抗戰中之長期使用,發行量大,也造就其豐富的用紙和版式的變化,以及郵資、郵路和郵戳的不同演變,使其收集更富有樂趣和挑戰性,還有淪陷區的使用和不同幣值的混貼的使用,以及歷經第二次世界大戰寄往國外實寄片,不只是郵史的紀錄,更是歷史的見證,期待有新的資料發現,以補充這時期資料之不足,讓這段郵史更臻完整。
參考資料:
1. 新光郵學雜誌月刊
2. 馬佑璋先生2006年郵政用品研究總第二期的民國後期郵資明信片收集
<p class=&法鼓山的三大教育-大學院、大普化、大關懷教育
法鼓山以建立「世界佛教教育園區」為目標,從學術研究、海內外禪修、弘法,到針對安頓人心所設計的各項教育、文化與關懷工作,都以積極入世的態度,扮演以身作則的角色,建立社會善良風氣。具體的實踐之道,歸納成大學院、大普化、大關懷等「三大教育」,從「三大教育」中衍生出多種啟蒙心靈的方法,搭起一座一座通往淨土的橋樑,接引了更多人在學佛路上歡喜同行。
大學院教育
法鼓山的大學院教育是以正規的教育,造就高層次的研究、教學、弘法及專業服務的人才。包括1985年創辦的中華佛學研究所、1998年教育部核准籌設的法鼓大學,2001年正式成立的僧伽大學。
大普化教育
法鼓山運用傳統佛教修行活動與現代文化活動,為現代人建立多種生活化、實用化的管道來認識佛法,引領大眾從內心和生活行為的改變做起,讓每個人小小的好,累積成整個社會大大的好。舉辦各項禪修、念佛、法會等修行弘化活動,並藉由文化出版與傳播媒介,使佛法精義普化人間,成為現代人生活的智慧指南。
大關懷教育
大關懷教育的目標,是以人間化的佛法,普遍而平等的關懷社會大眾。人的一生,從懷胎、出生、嬰幼兒、少年、成年、老年到臨終與死亡,每一個階段與層面都是大關懷教育的範圍。
資料來源--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96年5月24日發行法鼓山廟宇郵票
法鼓山:聖嚴法師集合十方善信功德,建設一個整合教育、修行、文化的「法鼓山國際佛教教育園區」。為因應現代社會的變遷,法鼓山積極提倡心靈環保、生活環保、禮儀環保、自然環保。
抗戰時期經西南郵路之國際水陸實寄封
日本在西元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取得勝利,迫使中國割讓朝鮮和台灣及澎湖,更在1904—1905年日俄戰爭中打敗俄國,取得南滿的特權進而控制了東北,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對德國宣戰入侵膠州灣佔據山東,處處顯示日本併吞中國的野心。並於民國廿六年七月七日製造盧溝橋事件挑起衝突,更有三月亡華的計畫目標,激起了中國人的團結,認清對日抗戰是中華民族存亡之戰。抗日期間隨著各大城市的淪陷及日本封鎖沿海各港口,以致國統區對淪陷區和國際通信困難,中華郵政秉持服務民眾的信念,冒著危險在郵路中斷時,設法繞道寄遞或組水道及旱班開拓各種郵路,以保障民眾通信的需求,維持國內與國際間郵路的通暢。
抗戰時期的通信史,無論是國內或國際、航空或水路郵件,每件都記錄著中華郵政艱辛創造的郵史和歷史,今介紹二封經西南郵路之國際水陸實寄封與郵友分享。
圖一:西式封貼國父像倫敦一版郵票伍分5枚,合計郵資25分(符合國際水陸信 函一單位郵資1936.2.1至1939.8.31),由昆明寄美國紐約,銷昆明(雲南府) 1938年2月1日漢英雙地名戳,由滇越鐵路河口 1938年2月3日英漢戳(二等郵局),至安南河內再到海防同為1938年2月4日 戳,出海經太平洋水路至美國紐約。
圖一
圖二:西式封貼美國開國百五十年紀念郵票一元(符合國際水陸掛號信函一單位郵資1939.9.1至1941.10.31),由廣西田州掛號寄美國,銷廣西中田區廿九年二月廿二日中文點線戳(代辦所),百色廿九年二月廿二日漢英點線戳(二等郵局),龍州1940年2月29日 漢英小圓戳,憑祥1940年3月1日 英漢點線戳(代辦所)至安南同豋1940年3月3日 ,海防1940年3月4日(圖二A),出海經太平洋水路至舊金山1940年3月28日 ,另有VANCOUVER 1940年3月31日及AMBOY 1940年4月1日落地戳,此封經安南同登後由法國軍方檢查並貼上檢查封條蓋上法屬印支單線橄形軍方檢查戳和G1圓形檢查戳記(圖二B)。
圖二
圖二A
圖二B
第二封的龍州1940年2月29日 小圓戳屬於晚期使用例子,在此之前已經使用漢英點線戳,不知為何臨時又拿出這個封塵已久的龍州小圓戳使用,還是兩戳並用,孤陋寡聞還請知者示知。還有1939至1941年郵政事務年報記載該年憑祥與安南同豋和河內開始直封郵件總包,1940年6月停止交換,1941年又恢復同豋直封郵件總包,直至1943年8月1日 國民政府宣佈與法國維琪政府斷交,停止該處的交換郵件事務。經由憑祥與同豋轉交之國際郵件大多是兩廣寄往東南亞的郵件,寄歐美的很少見尤其是寄美國的郵件更少見,因當時雲貴兩廣地區水陸路國際郵件還有滇越鐵路、滇緬公路和沙魚涌等出境方式可供選擇。
參考資料---1.民國年廿六年郵政局所彙編 2.余耀強之抗戰期間廣東的海外郵務一書
2009年12月(寶島郵訊第289期)
(圖一)回片
(圖二)去片
續創新高的珍罕國父像15分雙片明信片來回使用片--網拍成交價美元8100元
今日國外網站網拍一片國父像15分雙片明信片來回使用片,成交價美元8100元,
續創國父像明信片的成交價,此片是完整雙片使用,特殊國際回片使用例,是先從國外寄回,然後再寄回給原寄國。(圖一)回片:比利時寄雲南,銷BRUSSEL 1938年4月24日 經廣州 27年5月21日到雲南 27年6月8日。(圖二)去片:箇舊廿七年六月廿九日計比利時。此片是大陸郵友得標,繼上次買入國父像三十分雙明信片珍片後,又一好片進入其寶囊之中
1948年金圓半分郵資尾日實寄封
民國三十七年中起,通貨膨脹,法幣幣值日貶,,三十七年八月二十日起施行以金圓為本位幣,金圓一元合純金0.22217公克,合法幣三百萬元,東北流通券三十萬元,美金二角五分,銀元半元。但郵票的發行遲至37年10月7日 才發行金圓加蓋郵票,今介紹一封貼半分金圓郵票實寄封, 上海1948年11月18日 漢英點線戳寄台灣台北三十七年十一月十九日落地戳,隔天就到達,此封未加當時航空費金圓四角,還時搭上飛機直飛台灣,可說物超所值。
1948年11月18日為金圓半分尾日使用日期,此封以印刷品二單位重量寄出(初重150克10000法幣+續重150克5000法幣)合金圓半分,1948年11月19日起印刷品郵資調為金圓5分(初重250克),所以符合金圓半分郵資的實寄封,只有在1948年10月7日 至1948年11月18日 之普通信函和印刷品實寄封才能見到。
***感謝各位網友長期的支持,贈送國外印製的日據時期明信片複印片2片---台北博物館和小南門***
贈送的辦法---印累計人數第26200,26900,28450,28451和28452共5組,將複印累計人數(如最後一張圖片)傳到c0916439966@yahoo.com.tw 並在此留言,確認後將寄出此2片贈品
台北博物館與新公園
台北三線道路(可見小南門)
附註---26000人次,沒有人領取,增加為26200人次領取(26200人次張先生獲得),
26900人次艾小姐獲得
28450人次張先生獲得
珍罕未發行國父像30分雙片明信片
珍罕未發行國父像30分雙片明信片2009年12月28日在美國網路拍賣網站以美元6305元成交,超過台幣20萬元,大陸郵友得標,此珍罕明信片目前有紀錄者8片,此片成交後大陸有4片,台灣有3片,英國有一片,存世量應該不會超過15片,就因為數量少,成為收集國父像明信片必備之郵品,集郵之所以能夠那麼引人入勝,除了怡情.益智會友之外,他就像古董和名畫一樣,在不知不覺之中儲藏您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