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郵便局的前身是在1895(明治28年)10月24日設立的第十野戰郵便局,在1896年4月1日後改為臺南一等郵便電信局,最初的營業地點是在溫陵媽廟。1910年(明治43年)由森山松之助設計的新廳舍完工後,就正式開始這棟美麗建築63年的輝煌時光,一直到了1973年才被拆除,改建成中華電信的水泥建築,位於忠義路和民生路口,小時候有電話的人家不多,記得小時候有親戚從花蓮打電話來台南找家人,電信局人員會到家裡通知,然後來到這裡接聽電話,這麼有特色的建築消失在古都台南之中,可真是台南人的一大損失
台南郵便局的前身是在1895(明治28年)10月24日設立的第十野戰郵便局,在1896年4月1日後改為臺南一等郵便電信局,最初的營業地點是在溫陵媽廟。1910年(明治43年)由森山松之助設計的新廳舍完工後,就正式開始這棟美麗建築63年的輝煌時光,一直到了1973年才被拆除,改建成中華電信的水泥建築,位於忠義路和民生路口,小時候有電話的人家不多,記得小時候有親戚從花蓮打電話來台南找家人,電信局人員會到家裡通知,然後來到這裡接聽電話,這麼有特色的建築消失在古都台南之中,可真是台南人的一大損失
十駿犬古畫郵票於60年11月16日及61年1月12日分二次發行,每輯5枚,原圖係清朝宮廷畫家郎世寧所繪之絹本著色畫。
2015年原圖卡ebay成交價美元345元,2022年10月某拍目含服務費7260元
臺南市1919年設圖書館,位在目前吳園的舊址,1923年由日據時代的市役所(市府)管理,1945年設為台南市立圖書館,到1975年遷至公園北路3號現址
詳細資料請參觀莉莉水果店鄉土心鄉土情網站----http://www.lilyfruit.com.tw/left_4/content_11.php
「臺南市立圖書館百年館慶」臺南臨時郵局
主辦局:臺南郵局
臨局設置地點:臺南市北區公園北路3號
臨局設置時間:108年9月7日9時至12時
日據時期馬公順承門
今日馬公順承門
馬公順承門的今昔對照 順承門 |
參考資料:玩全台灣旅遊網 |
位於馬公市金龍路上,媽宮城建於光緒30年,是清朝最後一座防禦性城池,別名為澎湖城、光緒城。為國家二級古蹟,於民國75年修成現在的模樣。 媽宮城共有6座城門,因年代久遠,除順承門外,其餘都已坍塌,只剩這個拱門供人回憶昔日風光。上有礁樓,下為拱形城門設計,順著樓梯而上的景觀吸引了許多觀光客,在此能將馬公港的美景盡收眼底,當夕陽西下,古意盎然的景色更是讓人大飽眼福,城牆內尚有些留存的古蹟遺址能讓遊客尋訪。 |
1908年韓目#5清三次片雙片回片加貼倫敦版蟠龍5分1枚,銷直隸東城郵政分局無日期戳及東城掛號戳,經直隸北京銷丁未年十二月七日雙圈干支戳寄天津,有天津08.JAN.12英漢落地戳及天津南宮郵政分局碑型戳。罕見清三次片國內掛號片(2015年8月29日華宇拍賣成交價含服務費23萬人民幣約120萬台幣)
LOT 1594 - 1917年韓目#15帆船4分國際郵資片雙片回片,銷印度Sangrar puclstate 1917.11.7戳,經印度Danushkodi-F銷1917.11.14戳及Jind-state半圓戳,經上海銷1917.DEC.17英漢戳寄溫州,有溫州1917.DEC.20英漢落地戳。郵資片正面加蓋『T』欠資戳,經目前披露的資料,帆船一次國際片回片從印度寄出的僅知3件,而銷蓋欠資戳的僅知此件,為存世僅見,極為珍罕(2015年華宇拍賣成交價含服務費43700人民幣約台幣24萬)
LOT 1598 - 1927年韓目#102帆船1分加蓋限新省發寄雙片回片,銷依爾克斯塘1927.1.27戳寄義大利羅馬,有羅馬1927.2.19落地戳,此片郵資不足未罰欠資,銷新疆依爾克斯塘戳實寄郵資片罕見,此片也為目前所知最早經依爾克斯塘郵路出境之實寄片。參考延陵郵刊2015年第1期肖宏先生所著『新疆依爾克斯塘設立郵局之始因』文章中寫到:新疆依爾克斯塘於1926年10月18日設立國際郵件互換局並開辦國際郵件互換業務,在目前相關郵史文獻中收錄和記載的,以及郵人所見到的銷依爾克斯塘郵戳之實寄封的郵寄時間大都在1928年及其以後,尚未見到依爾克斯塘1921年設立郵局至1926年10月18日設立國際郵件交換局並開辦國際郵件互換當年及其第二年的實寄封。此片為依爾克斯塘設立國際郵件互換局後第3個月寄至海外的郵件,較目前最早經依爾克斯塘寄往國外實寄封往前推進近4年,為目前所知最早經依爾克斯塘郵路出境之實寄片,也是目前所知最早銷依爾克斯塘郵戳之實寄封片。具有深度郵史研究意義,相當罕見(2015年8月29日華宇拍賣--成交價加服務費5.75萬人民幣約28萬台幣)
郎世寧,義大利人,1715年來華傳教,以繪事供奉內廷,歷仕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參與大量宮廷圖繪製作,是18世紀世界文化交流史上精彩的文化資產。
本(104)年為郎世寧來華300年,為配合國立故宮博物院以其生平與畫藝為主軸辦理「神筆丹青-郎世寧來華三百年特展」,本公司特精選其5幅畫作為題材,規劃郵票4枚及小全張1張。內容如下:
一、郵票圖案:
(一)清郎世寧聚瑞圖 軸(面值5元):圖繪一只青瓷弦紋瓶,瓶中插有並蒂蓮花、蓮蓬與稻穗等象徵吉祥的植物。為郎世寧現存紀年最早的作品。
(二)清郎世寧畫花底仙尨 軸(面值5元):湖石旁桃花正開,樹下一隻棗紅色小狗,前腿與胸部白色,尾巴翹起,頭略側向後方,似在行進中被其他事物吸引而停下張望,模樣十分可愛。
(三)清郎世寧畫阿玉錫持矛盪寇圖 卷(面值9元):阿玉錫,新疆準噶爾人,有罪應剉臂,後向清廷投效。清高宗乾隆皇帝聞其勇敢善戰而召見,賜銀,擢侍衛。1755年平定伊犁,於格登鄂拉立戰績。高宗為之作歌,令郎世寧為作持矛盪寇圖。
(四)清郎世寧畫交阯果然 軸(面值9元):成畫於1761年,畫中所繪可能為產於馬達加斯加島的環尾狐猴,但畫上乾隆皇帝卻稱其為來自交趾(今越南)的果然獸。
二、小全張圖案:內含郵票2枚(面值70元、12元)
以「清郎世寧畫錦春圖 軸」為設計,圖繪山澗溪流,二錦雞棲立湖石上,石旁雜卉、綠竹、靈芝叢生,寓意「春光似錦」。為添增集郵趣味並呈現古畫風情,小全張特以絲絹郵票紙印製。
資料來源--中華郵政集郵報導
台南西市場
台南西市場
台南西市場(由中正路尾運河遠眺)
日據時期---台南西市場
提起台南西市場讓現在四、五年級生最為懷念的是西門市場與對面的延平戲院和中正路商圈,連串成熱鬧的市集,從市場、戲院、百貨公司到遊樂園,人潮從早到晚可說是從不間斷,這裡有著童年美好的回憶。台南市定古蹟「西市場」是日據時代台南最重要的商業建築設施之一。(參考台南市政府----府城消遙遊解說資料如下)
日人治台之初,有感於台灣傳統市場衛生條件不佳,乃著手興建新的市場,西市場即是當時台南的商業建築建設。台南西市場建於日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位於當時之西門町。
台南西市場是當時南台灣最大之市場,販賣各種雜貨及新鮮貨品,一共有數十個攤位。台南人俗稱其為「大菜市」。日大正九年(1920年),因風害損毀而重建。日昭和八年(1933年),日人為了增進銀座之商業,乃於西市場周圍建築店舖,稱為「淺草商場」,商場內有各式商店,戰後,西市場與西門市場曾經繼續風光一陣子,目前已沒落。
本館建築為中央樓高兩層,兩翼為一層高的L型建築,從建築外部之式樣語彙而言,東、北兩翼主入口、中間次入口與主入口中央法國式屋頂是其中最主要之造型元素。北翼入口開方拱形門洞,兩旁各開一弧形窗,其上置有小牛腿做為裝飾,居中的弧形山牆較兩側水平女兒牆高且寬,並飾有拱心石為視覺焦點,其下並開一圓形氣窗,整體來說,主體部分並無太多裝飾;次要入口為三角形山牆,其上亦有拱心石,山牆兩旁飾以圓球,並無太多裝飾,但有半圓型開口。
台南西市場有著甚為宏大之建築外貌,屋頂為馬薩風格,上有老虎窗,入口有圓山牆,是當時全台灣最華麗的市場建築,可惜今已不存。
昭和年間所見之商場則以鋼筋混凝土為材料,柱樑外露,目前尚存部分,仔細觀察仍可看出一些昔日風采,在全市各日治時期市場均拆除重建之際,台南西市場之歷史意義尤為特殊。
,國父像2.5分明信片加貼烈士像加蓋河北半分和一分各一枚,合計郵資四分,天津寄上海,銷天津31年1月6日漢英戳寄上海三十一年一月十日到達戳,當時天津屬華北淪陷區,明信片郵資四分是由1940年9月23日實施至1943年10月31日,此時華北實施聯銀幣值,此片為法幣和聯銀幣值混貼實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