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山西太原檢查戳
今年西元2003年是太原市建城2500年週年的日子,公元前479年,在晉國六卿專權的激烈角逐中,深謀遠慮的趙簡子命令家臣董安於遠離其他五卿的勢力範圍的懸甕山下,晉水之濱建造城池,因為於晉水之北方而稱之為晉陽,這就是太原建城的由來,距今整整2500週年。
介紹一封民國6年由直隸郭莊鎮寄山西文水之實寄封(圖一):貼有北京一版帆船郵票1分票3枚(國內信函郵資3分使用期間是1910.8.5—1922.10.31)銷直隸郭莊鎮六年九月十一日中文腰框戳,經正定府(今河北西部) 六年九月十三日英漢腰框戳,至文水縣 九月十六日 中文腰框戳,郵程6天,郵路非常清楚,此封進入太原時並蓋有「山西太原省檢查員驗訖H」漢英方框檢查戳記(圖二),此檢查戳記的編號是「H」,應還有其它編號檢查戳記存在,此時正值「護法戰爭」,所以進入山西的信件大都有檢查,以防止情報消息走漏,並加蓋檢查戳記以示負責。民國六年七月,國父 孫中山 先生反對北洋軍閥解散國會,率駐上海海軍和部分國會議員至廣州, 八月廿五日 召開非常國會,三十日通過軍政府組織大綱,九月,國父 孫中山先生當選為大元帥,領導支持的軍隊對抗段祺瑞和閻錫山合流的北洋軍閥,遠征湖南的閻錫山晉軍混成旅全遭消滅,進而退回山西,暫緩向外擴張勢力。閻錫山從辛亥革命太原起義被推舉為山西都督至三十八年任行政院長兼國防部長,統治山西長達三十八年之久,可謂是山西近代史的歷史代言人,在歷史上也頗受爭議,其中民國六年之護法戰爭和十九年之中原大戰,中國人自相殘殺,消耗了太多內力,進而影響了中國的進步。(郵林月刊267期 92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