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保育鳥類郵票-黑面琵鷺(93年版)

保育鳥類郵票-黑面琵鷺(93年版)

為使國人認識每年來台度冬的珍稀候鳥,並重視棲地之生態保育觀念,本公司特以遷徙、休息、展翅、覓食及群棲等生態行為印製「保育鳥類郵票-黑面琵鷺」1組4枚及小型張1張,郵局93年10月30日發行。本組郵票委請國立台灣大學森林系袁孝維副教授規劃。    黑面琵鷺屬候鳥,估計全球僅約千餘隻,世界鳥類紅皮書和我國都將其列為瀕臨絕種保育類鳥類。黑面琵鷺僅分布於東亞地區,北起俄國、朝鮮半島,南至台灣、香港、越南。主要繁殖地在南北韓交界西部海岸島嶼及中國大陸遼寧省外海的無人岩石小島;目前以曾文溪口為最主要的冬棲地。近年來,濱海土地的開發對黑面琵鷺棲息地產生重大的生態影響。    黑面琵鷺嘴長、腳長、脖子長,前趾基部有蹼,屬中、大型水鳥;扁扁的黑色長嘴酷似我國樂器中的「琵琶」,因此稱之為琵鷺。成鳥平均身長約74公分,行走、展翅時姿態優雅,博得「黑面舞者」雅號。成鳥冬羽全身白色;夏羽全身大致白色,頭部後方長出黃色飾羽,胸前羽毛轉為金黃色。    茲將郵票及小型張圖案簡介如下:(1)遷徙:每年10月,黑面琵鷺陸續展開度冬之旅。度冬地中,以台灣曾文溪口的族群量最大,至翌年3月始陸續北返。(2)休息:漫長的飛行需要補充營養與休息,黑面琵鷺大致採站立、跪立與趴下3種姿態休息,以站立為主。(3)展翅:從頭頂及胸前飾羽、眼睛虹膜顏色、眼周黃斑、嘴喙顏色與斑紋,到飛行羽末端黑斑等形體上的差異來辨別成鳥及亞成鳥,其中以飛羽末端黑斑在飛行、振翅或展翅時的特徵較易辨識年齡。(4)覓食:主要以魚、蝦為食。暮色時分一字排開在魚塭或潮間帶淺灘行走,將琵琶形嘴喙在水中左右擺動,發現獵物後迅速合嘴,夾住獵物仰頭送進喉中。(5)群棲:其意義為:1.相互群聚降低風的影響,減少熱能散失;2.合作避敵並降低被捕食風險;3.合作覓食提高成功率;4.適合的棲地減少,迫使群集於僅存的少數棲地。

資料來源--中華郵政郵票寶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黑人 的頭像
    黑人

    黑人集郵部落格

    黑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