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戀念台南情 (11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台南城門---大南門和小南門

大南門又名寧南門,創建於雍正三年,定型於乾隆五十三年為簷歇山式雙層門按建築,道光十四年添建月城,之後還有陸續建築,今城是民國六十六年重建。


                                        (大南門)

小南門故址在樹林街開山路口,創建於雍正三年,定型於乾隆元年為單簷硬山式一層樓台的城門,道光十四年添建月城,民國六年毀。


                                     (小南門)

黑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據時期----台南歷史館

台南歷史館位於台南州廳東側(今青年路口),毀於太平洋戰爭美軍轟炸,已經消失在歷史遺跡中,只能憑著圖片想像當年的日本興亞式建築,為日本在大東亞共榮圈思想成形後,希望將日本式樣烙印在其殖民地新建築之一種新式樣,基本上與帝冠式類似,但屋身多為現代式樣,屋頂雖仍為日本式樣,但並不一定是大屋頂。


 

黑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據時期台南大正町通(今中山路)

小時後還看見中山路兩旁種植的鳳凰樹,畢業季節總是看見鳳凰花火紅一片,有如學子難捨離校之情,日治時期,在中山路(昔稱大正町)及府前路道路兩側種植鳳凰木,成為林蔭大道,所以台南也有鳳凰城的稱呼。隨著都市的發展,這片綠色美好景象已經消失的無影無蹤,何時再能喚起這美好的記憶

黑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時後有印象時此地已經改建成體育館,很多的活動都會在此舉行,尤其是有影歌星表演更是熱鬧無比,以下資料是參考維基百科提供參考-----

 

此地原為台南豪族吳汝祥之宅邸,1920年始建為神社、1923年完工、1925年10月31日列為官幣中社。戰後改神社為忠烈祠,1969年本體遭拆除。今日則為公十一停車場,神社外苑改為忠義國小。近年鄰近之忠義國小改建校舍發掘部分殘蹟,如神社之石橋(戰後賦名成功橋),並已完成修復工作。

 

1920年,日本政府開始改建為神社,於1923年6月竣工,花費當時日幣折合20萬圓。神社佔地遼闊,範圍包含現今的公十一停車場以及忠義國小,並分成內苑、外苑。內苑的範圍大約為現今的公十一停車場,為傳統日本神社的建築,包含鳥居、石燈籠、石獅、駿馬、社務所、拜殿、本殿等,其中本殿的建築為神明造形式。外苑則大約位於現今的忠義國小校內,內佈置日式風格的庭園造景。1936年於東北方興建武德殿(尚存)。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台南神社於1946年改為忠烈祠,入口的鳥居則刻著「浩氣千秋」四個大字,同年外苑改建為台南市立中學。1952年救國團駐進內苑右側,隔年外苑改為忠義國小至今。神社作為忠烈祠持續地使用至1969年後,忠烈祠遷移至健康路體育公園東北角,名為「國民革命忠烈祠」,原有的神社則由當年的市長林錫山改建成市立體育館。西元1991年7月體育館由當時市長施治明下令拆除,改建公十一停車場至今。

***今日部落格參觀人數破20000人數***

黑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戀念台南情---法華寺今昔對照

法華寺與開元寺並 稱為台南兩大古剎。原為明鄭遺老李茂春的故居,於明永曆年間所建「夢蝶園」,後來李茂春死後,改為準提庵。清康熙23(西元1684),知府蔣毓英籌資建寺,改名「法華寺」。乾隆時,知府蔣允焄在此挖湖築樓,泛舟遨遊。此後,「法華夢蝶」成為府城勝景。日後更於寺中成立「南社」,定期吟詠唱和。 日治後期,因為遭到盟軍轟炸,法華寺被毀大半。光復後參考原格局形式重建,因它的歷史意義深遠,規制也依舊遵循傳統,所以仍列為三級古蹟。

黑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開元禪寺簡介

開元禪寺位於台南市北區北園街上,是目前台南市內規模最大的佛寺,更是台灣最早創第的官方寺院,可見其歷史意義的地位;開元禪寺原名為『北園別館』,建於明朝永曆34年間(西元1680年),至今也已有將近三百年的歷史,雖然歷經幾次修建,但在建築風格上仍保有『伽藍格局』,為典型佛寺的形制,為國家二級古蹟。

開元禪寺的歷史發展

開元禪寺創建於明永曆年間,原是鄭經在台灣的行館以及安養母親董氏之所,志清朝康熙29年(西元1690年),才改建為全島最大的佛教寺院;完工後由於該寺位於在海、溪會流處而取名『海會寺』,至乾隆42年(西元1777年)台灣知府蔣元樞加以大規模修建,冠稱『開元寺』並留有碑圖、文說明,嘉慶元年(西元1796年)為慶祝皇帝登基,意取『聖天子緩靖海疆至意』而更名『海靖寺』;日據時代到光復時期雖經歷過幾次劫難但開元禪寺依舊保存了下來,並創辦佛學院、幼稚園、慈愛醫院等等,成為台南市重要的歷史文物資產。

開元禪寺的建築風格

開元禪寺的殿堂配置屬四合院式,接近禪寺建築所謂的『伽藍七堂』規制,山門(三川門)、前殿(彌勒殿)、主殿(大雄寶殿)、南北配殿(左右廂房)、鐘鼓樓和法堂(以主殿兼用);開元禪寺的三川門、彌勒殿和大雄寶殿三棟建築都是三川脊式:
『彌勒殿』又稱『天王殿』,入三川門後的第一座大殿,正殿供奉彌勒佛和四大天王,左右偏殿分別是開山堂和淨業堂;『大雄寶殿』為開元禪寺的主殿,正殿主祀釋迦牟尼並另祀菩薩、尊者和十八羅漢;『大士殿』主祀觀音菩薩,兩層的中西合璧建築為特色,1樓正殿牆上嵌有十餘個龍、鳳、鯉魚等造型的崔替,2樓中央主祀千手觀音,並附設慧光圖書館。



 

參考資料--台灣旅遊聯盟

黑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戀念台南情---安平城也曾是軍裝局

見到一片日據時期安平古堡內之放置三支大砲明信片旁邊有長方形**軍裝局**牌碑,原以為是軍裝局是一個單位,經查維基百科全書才知原來安平城也曾叫軍裝局。

1662年鄭成功攻下「熱蘭遮城」,順利將荷蘭人驅逐出台灣,建立了台灣歷史上第一個漢人政權。鄭氏同時也將該城改為「安平城」,這就是現今「安平古堡」這個名稱的由來。鄭氏王朝三代統治者均駐居此城,故又叫「王城」。

1683年清軍入台後,政治重心移至府城內,本城改為軍裝局,城堡重要性日減,而牆垣也多傾圮失修,安平城逐漸荒廢。

黑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據時期--吳園

                                                     日據時期--吳園

                       今日  吳園

                           

                                                 戀念台南情----台南吳園--日據時期明信片

       記憶裡當時的社教館(公會堂)是提供展覽的好場所,同時舉辦一些進修學習課程,讓有興趣者在晚上或星期日參加學習,後面有一座很漂亮的庭園-----後知後覺離開台南多年才知是吳園。

         吳園原是明鄭時期何斌的庭園,在道光十年 ( 西元1830年 ) 由鹽商吳尚新重建,園亭之美勝甲全台。日據時期被徵購,面向公園路者建四春園旅社、圖書館,向民權路者則改建成為公會堂 ( 舊社教館、今台南市文化基金會辦公室 ) 三者後院相連。今四春園旅社及圖書館均已拆毀,改為遠東百貨公司,獨留公會堂,及其後院,為碩果僅存的吳園庭榭。台南「吳園」,俗稱「樓仔內」,與板橋「林家花園」、新竹「北郭園」、霧峰「萊園」等號稱台灣四大名園。


參考資料---台南旅遊網--http://tainan.emmm.tw/index_m.php?ptype=ieb_c&L3_id=34700

黑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戀念台南情----安平古堡

今介紹台南風景--安平古堡

1.安平古堡日據時期明信片1

2.安平古堡日據時期明信片2

3.安平古堡原圖卡--96.9.25台南臨時郵局

4.安平古堡台南郵局贈片

 

 

安平古堡簡介

安平古堡位於台南市安平區效忠街、國勝路上,古稱奧倫治城(Orange)、熱蘭遮城(Zeelandia)、安平城、臺灣城,俗名紅毛城、番仔城或王城,最早建於1624年,荷蘭人在『一鯤鯓』建立一座簡單的砦城,這就是安平古堡的前身是台灣最古老的城堡,因此曾是荷蘭人統治台灣的中樞、也曾經是鄭氏王朝三代的宅第,舊熱蘭遮城分內外二部,城垣範圍包括台灣最早的延平市街。

安平古堡的歷史

清朝康熙年間,將台灣的行政中心移至赤嵌,因而沒落傾頹,缺乏管理照料的熱蘭遮城逐漸傾毀,再加上建築億載金城時為撙節經費大量利用了這裡的磚石,一般民家見狀,更是有恃無恐,修築屋舍也來此就地取材,熱蘭遮城就這麼被拆得體無完膚;熱蘭遮城被完全剷平是日據時期的事,1930年,統治者利用原地建起了紅磚平台,以及白牆黑瓦帶有南洋風味的海關宿舍,新建築的使用面積較原熱遮蘭城小,因此部分城牆能保留至今。安平古堡留在遊客印象中的白色瞭望台是日據時期所建,由荷蘭人建築的『熱蘭遮城』,也就是安平古堡的前身,如今只剩一堵老榕盤據、厚實而班駁的城牆,這才是安平古堡列名的一級古蹟。

如今的安平古堡、熱蘭遮城

目前安平古堡西洋建築為日據時代所建,安平古堡是台灣光復後的命名,現今參觀的部分大致可分為古蹟紀念館、瞭望台、古壁史蹟公園等部分;古蹟紀念館就是日據時期的海關宿舍,內容包含荷鄭時期的政治史蹟、熱蘭遮城的模型,以及由奇美博物館籌劃的荷鄭時期文物展示等;附近設有史蹟公園及陳列館。並建有新式瞭望台,視野及佳,海岸景觀盡入眼底。安平古堡正前方是永漢民藝館,本為清稅務司公館遺址,現陳列邱永漢捐贈的民俗及山地文物,其中有難得一見的樂器漢明鄭時的火藥壺,相當具有歷史價值。



 
參考資料/CTIN台灣旅遊聯盟

黑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今介紹台南赤崁樓日據片和現今片相互比較回憶古都風情

圖一﹕台南赤崁樓(日據時期)

圖二﹕台南赤崁樓(日據時期)

圖三﹕赤崁樓原圖卡—96.9.21台南臨時郵局

圖四﹕赤崁樓明信片(台南郵局贈送片)

赤崁樓簡介

赤崁樓位於台南市中區赤崁街與民族路交叉口上的赤崁樓,原為荷蘭人所建。早期的漢人稱荷蘭人為紅毛,所以也把赤崁樓叫做紅毛樓,或稱番仔樓;目前赤崁樓列為國家一級古蹟,也是台南代表性的名勝,赤崁樓的文物與建築歷經荷蘭、明鄭及滿清時代,初建於西元1650年,其建材據說皆由荷蘭人自海外運來,稱為普羅民遮城,係荷蘭人在漢人起義抗荷的郭懷一事件後所興建的。在鄭成功攻佔台灣以後,曾經改普羅民遮城為『東都承天府』,並以赤崁樓做為全島最高的行政機構,隔台江與今安平古堡相對,十分具有歷史與文化的價值。

赤崁樓的歷史

自荷據時代、鄭氏治台時期,至清朝康熙年間,由於天災戰亂,赤崁樓除城垣外,皆傾頹殆;到了光緒5年中國式傳統亭台樓閣在原有基座上慢慢取代了原有的荷式城堡建築,大士殿、蓬壺書院、五子祠、海神廟、文昌閣都在此時出現,之後再經風災毀壞、日本人重新修建,赤崁樓改為陸軍衛戍醫院,到了1935年赤嵌樓被指定為重要史蹟;光復後,幾經整修,將原有的木造結構,改為鋼筋混泥土,將主要入口由西改為南向;後來,在民國54年、81年的重修,在舊址地基上修建文昌閣、海神關及蓬壼書院,加上台南市歷史博物館,遂成今日的規模。

赤崁樓的建築特色

今日的赤崁樓已完全看不出當年荷蘭人所建的『普羅民遮城』的模樣,文昌閣與海神廟兩座紅瓦飛簷的中國傳統建築是赤崁樓的標記,海神廟位於南面,文昌閣位於北面,二者屋頂均是重簷歇山的表現,重簷之間實即為二樓部分,繞以綠釉花瓶欄杆;文昌閣前的石馬後方有一個門洞,就是當年普羅民遮城的大門;目前赤崁樓分三層,樓上以磚石砌成,有曲折的通道;樓上飛簷雕欄,赤崁城樓下有九隻大石龜各負丈餘的石碑,是乾隆親撰旌表平定林爽文之亂的御碑。此外還有別處遷來的斷足石馬、鄭公墓道碑等古物,頗為特別。

另外,赤崁樓還擁有廣闊的庭園,除了可供遊人散步以外,庭園中也擺設了多項歷史文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字排開的御龜碑,馱著碑的其實並非龜,而是龍九個兒子之一,名為『贔屭』,傳說中善駄重物,因此常被用來做為碑的底座。

台南古味濃厚

台南市內擁有許多歷史的熱門旅遊地點,而且鄰近的景點也相當受到民眾的歡迎,例如億載金城、安平古堡等,而台南旅遊觀光潮流,也正蓬勃發展,當地業者也花招百出,讓台南旅遊、台南觀光內容能吸引更多的遊客,加上台南美味的鱔魚意麵、棺材板等傳統小吃,讓國內外遊客,都能徹底體驗台南道地的人文風情!

參考提供/CTIN台灣旅遊聯盟

 

黑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圖一至圖三)

                                                            (圖四至圖五)
          我校校歌裏共出現三個台南景緻的描述,第一個是五妃廟(先前已經發表過),第二個是至聖孔夫子(台南孔廟)已經介紹,第三是孤忠延平王(延平郡王祠),今就以延平郡王祠為題(日據時期為開山神社)貼上2片日據時期明信片和現今景象明信片相互對照,讓大家欣賞古蹟的風采。

圖一﹕台南開山神社(日據時期)

圖二﹕台南開山神社(日據時期)

圖三: 台南開山神社(日據時期)

圖四﹕延平郡王祠原圖卡—96.9.22台南臨時郵局

圖五﹕延平郡王祠明信片(台南郵局贈送片)

        延平郡王祠俗稱鄭成功廟或開山聖王廟,位於台南市開山路,主祀台灣開山始祖鄭成功,配祀鄭氏及所屬各部將,為台灣的重要古蹟。佔地廣闊,庭園修築極美,整體風格莊嚴典雅,是台灣唯一的福州式廟宇建築。

格局分為照壁、供奉鄭成功的正殿、崇祀太妃與寧靜王的後殿,以及東西廡。厚重的琉璃綠瓦,襯著低矮的紅色牆身,配合祠外延平公園的池榭垂柳,令人發思古之幽情。

祠堂右邊的台南市民俗文物館,展示有民間的藝術品、古代生物標本及古代匾碑,館藏豐富。祠前右側並留著二座銅製古砲,七座鐵製古砲。參考資料台灣旅遊聯盟

黑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